孫堅在汜水關休整了兩日,讓麾下士卒養好了狀態,然后就準備繼續進攻,想要在董卓反應之前拿下虎牢關。虎牢關是洛陽的最后一個屏障,只要孫堅再次攻破虎牢,那這次諸侯會盟,他的功勞就超過袁紹這些人,位居第一。
袁紹、劉岱這些人當然不愿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孫堅出兵之前,率領諸侯大軍快馬加鞭的趕到了汜水關。眾多諸侯來到之后,袁紹當即叫住了孫堅,一副為他好的模樣,讓他好好休息一番,接下來攻打虎牢關的事情,就交給諸侯大軍了。
這樣的結果不出高澄和戲志才所料,在諸侯大軍到來之后,高澄就主動的讓出了位置,帶著剛收編的八萬多大軍開始訓練。
袁紹進入汜水關后,立即整頓兵馬,準備派出和袁氏交好的幾個諸侯出兵。
對于這些人的暗中齷齪,高澄冷眼旁觀,在眾多諸侯當中,和他關系較好的也就韓馥一人,至于劉備已經和公孫瓚合兵一處,除了偶爾前來拜見之外,雙方的關系變得淡了許多。
還有曹操如今仰仗汝南袁氏,自身除了曹氏和夏侯氏的一些高手外,還沒有一處立足之地。所以當袁紹、袁術都露出打壓高澄的念頭時,他也沒有什么底氣站出來。
這一日,高澄帶著戲志才還有高覽,在韓馥的營帳內飲酒,韓馥的精神力量不弱,是成名已久的儒家名士,他也沒有擺出什么架子,和高澄、戲志才有說有笑,言語中還隱隱有著讓高澄離開廬江,來到冀州擔任河間國或者中山國國相的意思。
如果高澄這時候還只是淮安縣尉,遇到這樣的好機會肯定不會錯過,冀州乃是九州之首,中山、河間在黃巾之亂爆發前,都是數一數二的繁華之地。不過如今經過連年戰亂,這兩個地方已經衰落下來。
而廬江郡經過這幾年的治理,繁華程度已經不輸于天下任何郡縣,高澄心中已經有著計劃,準備以廬江郡為基業,先占揚州六郡,然后伺機圖謀荊、徐。
這是根本性的決策,當然不會因為韓馥的幾句話而改變,但經過這番交談,高澄也知道韓馥的確有交好他的意思。
“主公!大事不妙啊!”
就在韓馥、高澄還有戲志才等人相互說笑的時候,一個身穿重甲的男子走了進來。
他進來連忙稟報道:“主公,探馬來報,濟北相鮑信為了搶奪功勞,親自率領大軍暗中前往虎牢,不料遇上了董卓的大軍,鮑信和他的兄弟鮑忠被李傕率領涼州騎兵擊潰,如今濟北軍十幾萬人馬已經崩潰,董卓親自來到了虎牢關。”
這個身穿重甲相貌雄偉過人的男子,就是韓馥最為依仗的大將潘鳳。這次韓馥率領大軍前來,靠的就是潘鳳、高覽,還有長史耿武三人。由于冀州供應了諸侯大軍的糧草,耿武每天忙碌的不見人影。
所以有戰報的時候,都是潘鳳親自前來稟報。
“什么?鮑信和鮑忠兩人戰死,濟北軍潰敗?”韓馥聽到這個消息,頓時拿捏不住手中的酒樽,當啷一聲,酒水灑在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