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順水而下,在高澄參悟陣法的時候,很快進入淮河朝著九江郡駛去。九江郡十分的繁華,不過兵力不算太多,尤其是水軍,連荊州水師、廬江水師的三成實力都沒有。
在廬江水師沒有成軍之前,淮河上下水賊橫行,經常截殺商船,就連那些世家的商船,都需要眾多護衛才有底氣在淮河通行。
蔣欽率領的百艘大船,在淮河就像是水中霸王,無論是水賊還是世家的商船,看到后都遠遠的避開不敢靠近。
幾天之后,淮河突然向北拐了一個彎道,靠近淮河彎道的一座城池,就是九江郡的下蔡縣,這座城池北面就是豫州,南面就是揚州治所壽春!孫堅的大軍已經進入了揚州境內,即將靠近下蔡城。
“速速下船!”
高澄一聲令下,萬余騎兵下船,迅速的朝著下蔡行軍,馬蹄轟鳴很快從戲志才的視線離開,等到人影徹底消失,戲志才轉過頭,看了一眼南面。
“叔至、公奕,接下來攻打壽春,就全靠兩位了!”戲志才沉聲說道。
他在路上和高澄商議過,決定一面堵截孫堅,另外分兵攻打壽春,搶先占據九江。用一支偏師攻打九江并非是兩人自大,揚州刺史乃是名士張溫,此人已經老邁不堪,再也手腕也無力控制手下郡縣。他這個揚州刺史政令不出九江,麾下也沒有什么將才,只要有一員超凡層次的大將,率領大軍來到壽春城下,有七成的把握攻破城池。
當初高澄擔任廬江太守,打壓郡內豪強,不斷的訓練強軍水師,中間沒有遇到任何來自壽春的阻擋。原因就在張溫身上。
高澄麾下幾十萬大軍,要想占據九江輕而易舉,但是在諸侯討董之前,貿然跨郡出兵,會被天下人看做謀反,所以只能忍住出兵的心思。
連一支偏師都能攻破壽春,那孫堅麾下的精銳士卒想要攻城更是輕而易舉。高澄就是想到這點,所以聽到孫堅前往揚州的消息,才會急忙追趕。
……
大道之中,將近十萬大軍黑壓壓的一片,緩緩的朝著前方行軍,孫堅抬頭看向前方,極遠處一座大山遙遙在望。越過這座大山,就到了下蔡城。
“將軍,我軍已經進入九江境內,接下來要小心行事!”朱治催馬趕了上來,低聲的提醒道。
孫堅哈哈一笑,說道:“君理多慮了,我手中有天子詔令,揚州刺史陳溫老邁不堪,九江郡還有誰敢阻擋我軍?”
他對朱治的提醒有些不以為然,隨后叫來黃蓋,吩咐道:“前面就是下蔡,我軍連續奔波一兩月,已經疲乏不堪,傳令下去,加快行軍,在下蔡修整三日,三日之后兵臨壽春,我倒想看看,九江有哪家勢力敢來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