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師回來就好了……有太師規勸大王,我們總算有好日子過了!”
“是啊,太師不在,大王建造摘星臺、寵幸費仲尤渾這兩個奸臣,還強令我們獻上奇珍異寶裝飾鹿臺,真是太過分了!如今太師返回朝歌,有他在朝,大王肯定會收斂!”
“我聽說太師回朝之后,就陳奏十條建言,只要大王按照這十條建言去做,我大商就能再次興盛,平定東南叛亂!”
高澄快走到太師府的時候,耳朵一動,聽到了遠處幾個身穿錦衣的貴族子弟在說話,看身上的氣息,都是二階之上的武士。
“經過帝辛的這一番瞎操作,殷商國力衰退,但民心還沒有盡失啊!”高澄心中感嘆一聲,無論什么朝代,總有一些忠貞之士。在他的記憶中,似乎在西周大軍攻到朝歌城外的時候,還有丁策、董忠這樣的賢士出山輔佐。
來到太師府,外面的護衛看到高澄,迅速前去通報,很快吉立就出來迎接,帶著高澄來到了正廳。
“道兄!”聞仲的臉上隱約有著一絲擔憂,不過在看到高澄之后,面上頓時露出笑容,主動的來到門前迎接。
“五年不見,道兄的實力似乎又有進境,真是可喜可賀!”
高澄笑了笑,說道:“不過是略有所悟而已,對了,我見道友面有郁色,不知何事憂心?”
聞仲嘆了口氣,把自己返回朝歌之后的事情說了一遍,他在北海十五年,真的沒有想到,帝辛會變成這般模樣。簡直像是換了一個人,朝綱混亂,民心不穩,甚至連東、南四百路諸侯都起兵反叛。
“我上書十條,如能全部實行,大商仍能重振,可惜陛下只取七條,余下拆鹿臺、廢皇后、斬殺奸臣三條始終不允。讓我心中憂心不已啊!”
高澄聞言心中微動,突然想到為何聞仲剛返回朝歌,東海平靈王就會反叛了,聞仲在大商的名望太高,即便是帝辛都戰戰兢兢,有他在朝歌一天,殷商的江山就能穩固一天。要是不把他調出去,那人道鼎革無法進行。
“太師也不必將此事放在心上,陛下愿意取另外七條,足以讓大商再次興盛!”高澄面上不動聲色的說道。
聞仲搖了搖頭,皇后妲己和費仲尤渾都是帝辛的親信,他要維持朝綱,不方便冒犯帝王的威嚴,強行斬殺大臣廢除皇后。事已至此,只能聽天命盡人事了。
“哦對了,我已經上表,將道兄和楊蛟師侄的功勞稟報陛下,不知道兄愿意在朝為官,還是帶兵鎮壓一方?”聞仲壓下心中情緒,捋了捋胡須,臉上強行露出一絲笑意。
高澄拱手拜謝,然后說道:“我乃閑云野鶴,在朝歌怕是不成,還是出鎮一方吧,一切聽道友的安排。”
聞仲沉吟一下,說道:“如今大商各處關隘,唯有陳塘關總兵缺任,上一任的總兵李靖,不知為何棄官而走,沒有總兵鎮壓,導致大商東北方向盜匪四起,只能勞煩道兄擔任陳塘關總兵一職!”
陳塘關總兵?高澄臉上的笑容微微一滯,沒想到自己竟然頂上了李靖的位置。陳塘關靠近東海,北方就是崇侯虎的領地。是大商防備北方兩百路諸侯的重要關隘。總兵的職位,還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