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話本子這東西,不僅后宮嬪妃在看,前朝那些大臣也在看。
他們早就在從楚安寧處得知,初八這日話本子會在盛宣閣售賣。吊了他們幾個月胃口的東西,他們自然要買來看看,便早早的派家仆在鋪子外面等著,好叫他們一下朝就能看見。
這些人當中,蕭國公與孟將軍是最滿意的,因為他們發現里面的國公爺與將軍,與他們極為相似。
再說話本內容,吸引人是足夠吸引人,可有點問題呀。
發現問題的大臣還不在少數。
這不,翌日上朝時,早朝快結束的時候,張尚書站出來“啟稟皇上,臣有事要奏,臣懇請皇上下令禁止錦繡山河這本書繼續售賣,并下令召回已賣出去的所有書籍。”
皇上問“緣由呢。”
“回皇上,這本書暗含太多個人狹隘的見解,這些狹隘見解將會導致整個大燕無數家庭不和,嚴重的妻離子散。
臣簡單例舉幾點第一點夫妻之間過日子,哪有不鬧矛盾的鬧過之后還是一家子,可這本書不一樣,開篇吵架便是和離,是否可以認為是一種鼓動鼓動百姓和離
需知現實生活與話本所屬朝代不一樣,若是有些女子盲目和離,她們絕無可能像書中女主一樣,考科舉上戰場。那么問題來了,她們和離之后該何去何從沒有田地買賣的她們該如何生活
第二點,當中有許多鼓吹女子外出謀生、做生意等等事跡,別人看后是何想法臣尚且不知,但臣的孫女看了這個之后,想走出家門開辦女子琴坊。自古以來士農工商,且不說商人地位如何低下,只說臣的孫女家住京城,背靠張府做什么都簡單。可其他女子呢若學書中女子走出家門做事,一路平安無事也就罷了,可若遇個賊民流寇她該如何
第三點,千百年來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禮法綱常皆有序,可假若一家之中男女都在外忙活,家中諸事、子嗣誰管長此以往必生事端。
光這幾點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多于正面,臣實在不認為這樣的話本有存在的必要。當然,太女殿下孝心可嘉,皇上若是喜歡,可將話本收回珍藏。”
皇上未語不知在想什么。
陸御史見此站出來“皇上,臣贊同張大人的觀點。”
“臣附議。”
“”
皇上掃一眼問“陸丞相你認為如何”
陸丞相說“皇上,張大人呈述的觀念看似有道理,可仔細一想又不是那么回事。一來夫妻矛盾還要分個事態輕重,事態輕時你便是鼓動也和離不了,事態重時,你便是下旨也不過是多生一對怨偶。和離后何去何從,繡娘、廚娘、再嫁等等都是一條生路。
至于其他,臣覺得張大人想多了,有幾個父母、幾個丈夫愿意讓家中女眷拋頭露面看此書的人最多心存一個幻想,絕無勇氣與書中一樣,便是有勇氣也突破不了家中阻撓,既突破不了父母丈夫那一關,又何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