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上。”
但刑部尚書未站起來,仍舊舉著笏板。
這笏板是朝臣上朝時手里拿的板子,日常用于記錄所奏之事,皇上下達的圣意等等。
“皇上,另關于朝上誰在批宜都郡王圈地折子一事,臣已查清楚,先帝年間蕭國公領戶部尚書,折子均由他所批,之后由劉尚書所批,也是劉尚書阻攔了繆選文的折子,然劉尚書已逝。再者,近年幾次欽差大臣前往錦州徹查民情,卻屢遭人攔截,乃是大理寺少卿周黔在通風報信,與宜都一家沆瀣一氣,致使錦州百姓終日生活在水深水熱之中。
而太女殿下入京路上所遭刺殺一事,乃是蕭國公侄孫蕭坤元所做,此事臣等復審時,結果與太女所呈一致。雖蕭坤元本人所述,他之所以行刺,是想殺宜都郡王和繆選文,他殺宜都郡王的目的是為蕭國公除害,因為當年折子是國公爺批的,可害太女殿下受驚是事實,臣覺得蕭坤元本人當斬,蕭國公難辭其咎。”
蕭國公被突然來的奏折給打蒙了
他最近沒關注過庶弟府中,那個蠢貨,怎么會干這種事
反應過來后,就跪地“皇上,關于宜都府奏請折子一事,請容臣稟,臣只是按照舊例行事,歷代尚書都是那樣辦的,臣總不能破例。至于蕭坤元一事,蕭國公府與蕭家二房已經分家三十年,平日來往不多,臣真不知道他所行之事,更不知他所行目的。”
那周黔也跪地狂呼“皇上,臣冤枉阿,臣與宜都一家既不是親友,又不是同門師生,實在沒理由為他通風報信呀。”
吏部尚書冷哼一聲“沒關系就能說明你無罪了宜都王妃每來京城一次,都會宴請京中官眷,周夫人也在其列。據宜都王妃招供,她每見你夫人一次,給的銀兩至少有三千兩。周大人,要不要把你夫人請來,你們夫妻對一對
至于蕭國公,上個月你那侄孫還去你家請安呢,說沒來往,你自己信嗎再者,蕭坤元祖孫三代都不在朝為官,若不是你蕭國公指使,他是如何得知當年宜都郡王的折子是你批的”
蕭國公“皇上,此事真不是臣指使,臣懇求皇上徹查此事,還臣一個清白。”
皇上眼神在下面一掃,涼涼道“有折子一事在,再怎么查,你也清白不了啊蕭卿家”
蕭國公“”我能罵一句,你大爺嗎這都什么時候了,您還說風涼話
他吸口氣,再次伏地“臣,懇求皇上徹查,臣真的沒有指使蕭坤元阻撓朝廷辦案。”
皇上“周黔革職,他夫婦二人一同查辦。蕭國公,折子一事,你難逃其罪,你明知笑宜都一門歷年來所做作為,卻助紂為虐。革職不革爵待審,細審蕭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