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看一眼陸丞相,聽聽人家是怎么回答的,待會就拿你開刀!
葉尚書是習慣性多走兩步的人。
所以當他指出問題時,也同時附上了解決辦法:
“皇上,目前的情況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臣覺得這主要是由大燕開國后以田產大肆封賞功臣、設置祿田充當俸祿、免稅制度頒發、各地隱田等多種問題才形成今日的局面。而要打破今日的局面,臣認為首先要全國上下重新丈量土地、徹查土地歸屬問題。
其次廢除或者重設免稅制度,像賜田、祿田、祭田等等就不應該免稅,尤其賜田、祿田本就是恩賞,再免稅那是恩賞太過。
再者隱田問題,各方土地主人瞞報數目、或著將土地掛在他人名上用來逃稅問題,在民間已經不是稀奇事。土地的畝數不對,自然收不上來稅。”
皇上看一眼底下大臣的面色,輕咳一聲,提示葉尚書,卿家,你超題了!
今日說的是地的問題,不是稅的問題。
葉尚書得到他的提示,壞了,回答超綱了,他怎么把心里想的一起說出來了,這下朝上大臣該警醒了。
好在他腦子反應快,立刻把題目拉出來。
“皇上,要說目前最嚴重的問題,并非稅收,而是物產分配無法與日益增長的人口相匹配。
臣在柳州任學政時期,帶學生登高望遠之時,曾在一戶人家落腳,這家祖孫三代一共二十三口人,當地人人都羨慕他家生活富足,那么多孩子都養活了。臣以為他們家必定是田產豐富,營生繁多。可細聊后,并非如此。
這家孫輩十七人,其中五人賣與大戶人家為奴。人們看到的所謂殷實生活,卻是建立在孩子為奴的基礎上才得到的。為何至于此?因為他們只是普通百姓,沒有手藝、沒有學識,只能靠種地。然而,一大家子祖產只有三畝,不得不靠賣兒女換來銀兩以及租賃土地來維持后續生活。
而城內另一戶人家,同樣是祖孫三代,十口人坐擁良田兩萬畝,鋪面、銀兩不知凡幾。而此現象,在大燕乃至北齊,均數不數勝數。如此物產不均衡的現象,臣覺得應該解決。”
皇上見他總算說到點子上,終于滿意了,他就知道,即便彼此從未通過氣,葉卿也能憂他所憂想他所想。
他看向葉尚書的眼神更加欣賞。
“葉卿所言甚是,只是依你看,此事有何解決辦法?”
“劫富濟貧。”
四字一出,全場靜默,楚安寧更是被瓜子仁嗆的兩眼直翻。
這個葉尚書!雖說父皇有這么個意思,可你說話也不能這么直白呀,況且也不能完全算是劫富濟貧,又沒讓人白拿田產出來。
果然,陸丞相出來說話了:“皇上,此事萬萬不可,更沒這個道理。人家富人的田產也是祖祖輩輩的努力共同積攢下來,功勛之家的田產則是祖輩立下汗馬功勞,死傷無數才換來的。總不能你說你窮,人家就要把手里的東西讓出來給你吧?如此人家該問你,你祖輩為何不學一學人家祖輩了是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