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走在前面,我跟著,龍爪山是個公園式的山,木質的樓梯還有石階,山腳至山腰更是還有公路,我們沿著公路往上,路邊的樹上掛著彩燈,樹林的黑影,晃動,人影攢動,有人低聲細語,有人很安靜,一句話也不說,就像我們兩個人,李萌亦步亦趨,夜晚很涼爽,繞過一道彎,還有最后一道斜坡,一開始是平順的路,之字形的路,這是最上面一段,走過去,就剩下一道比較陡的坡道,仍然是馬路,不同的是,那坡道中間立著一道牌坊,上面刻著龍爪山字樣,若是白天,還可以見到在牌坊的右下角,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龍爪山此處的由來,是清朝的時候一個北方諸侯曾經在這里屯軍,石碑隱沒在樹葉雜草間,路燈照在路上,晚上的飛蛾、飛蟲在光影攢動下飛來飛去。
這段陡坡走起來比較費力,平日里如果不是加強鍛煉之人走到此處,是會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在坡道的盡頭處,就是一座廟,小廟,之前就走過的,有一座水牢,已經只剩下整體輪廓,要是再往上走,就只能爬階梯,一級級的石階梯一直通向山頂。
這座山遍布通往山頂的小路,很多人都選擇那種不好走的小路,以達到鍛煉的目的。
因為很長時間沒來過,所以對這里的光景帶著好奇心的,李萌沒有講話,我本有話要說,一想到之前,便全然失去談話的勇氣,是不是只有當自己能讓別人完全滿意之時才配有講話的資格閉口不言,是一種看起來明智的抉擇,即便時候不對。
在青春煥發的時代,神情里面見不到天真還有活潑的因素,無疑就是可悲的事情。應該大聲的講出來,過分的糾結對錯,還有羞澀,那都是令別人難堪的。
“你知道龍爪山的典故嗎”李萌終于回過頭來問,看起來,她也有好多話要講,之所以這么問,是因為如此可作為一個好的開頭,往后的話便好說多了。
“知道一點點吧,那是清朝努爾哈赤時期的事情是吧”
“嗯嗯,你是不是經常來龍爪山”
“何以見得”
“因為那是刻在石碑上的信息。”
“嗯嗯,我經常一個人沒有課的時候,會騎上山地車過來一趟,來得次數多了,有一次就關注到你說的那塊石碑,駐足干細看一番,才知道的。”
“那就是了。”她應該是想著同我口述一番這兒的典故。
“不過,我了解的也不是特別的清楚,你可以給我講講的。”
“好呀。”
我們兩個人找了個長椅,坐下,她挨著我,捋了捋頭發,接著,就開始講述她的故事,我以為會是石碑上差不多些的故事情節,卻不想,她講的故事,我是那么的,陌生,好奇心讓我愿意細細聽她娓娓道來。
“康熙年間,朝廷里面有一位將軍,北方守邊關的飛騎將軍,年輕有為,意氣風華,深受皇帝信任,北方有戰事,便派他駐守在此處要地,有一天,他在對面的河邊飲馬。”李萌指著山那邊日夜不息的松花江。
“那一定是在夏天,要不然,只要稍微一入秋,江面便會結冰,不會有飲馬一說的。”我這么想,想聽她把故事說完,看她的下文,有沒有于此相矛盾沖突的地方,真是在鉆牛角尖。
“他遇見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在河對岸,一襲彩裙在河邊漫步,他頓時就被這一場景迷住,任由馬兒在河邊,而不去制約,木在那里,等到姑娘回過頭看到他的時候,莞爾一笑,該是覺得很好奇,這么一個身穿盔甲、腰懸長劍的年輕男子,也是有了額,有了一些好感。”
“傳說中的王八看綠豆,對上眼了唄。”形容的雖然很粗糙,卻也有幾分道理,我也就這么想想,自然是靜聽的,我愛聽別人的故事,再者,出于最基本的尊重,也該讓她把故事說完。
“就這樣,后來的每一天,甚至是下雨的時候,年輕的將軍都會在午時時分牽著馬沿著江邊放馬,與之對應的,那位年輕女子也會出現在對岸,時早時晚,都會出現,江對岸與這邊形成了一種默契,那就是每天都要見上一面,哪怕只是靜靜的坐著。”
“后來呢”她終于吊起了我的好奇心,她看我一眼,四目相對,我避之不及又很快閃開。盯著一個女孩子的眼睛看算是咋回事兒
她笑笑,繼續推進故事情節。
“后來,等到入秋以后,朝廷急召,令飛騎將軍即刻對江對岸的敵軍用兵,令三日內攻克敵軍老巢。接到旨意后,飛騎將軍日夜不眠,也沒有心思每日去江邊見那位姑娘,攻擊的準備已經陸續展開,弓箭,火炮,渡江器械已經準備齊全,年輕的將軍陷入了矛盾之中,作戰計劃已經定好,飛騎將軍清楚,自己不能被情長久的困住,在一個秋夜,江風平定,二更造飯,三更起兵,飛騎將軍一馬當先,帶領先頭軍武裝泅渡,由于對岸敵軍防守的疏松,很快得手,后軍息數攻過去,進了對岸的城中,對于反抗的守軍,格殺勿論,這是飛騎將軍很早定的規矩,他們很快拿下敵軍首領的府宅,那里的抵抗尤其的厲害,飛騎將軍親自前往督軍。傷亡嚴重,直到飛騎將軍親自上馬,才拿下大門,后續大軍一擁而入。”
“他們會在這里相遇,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