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蔣海朝帶回來了新政策“聽說城管辦改成了城管局,出了個新職位”
還沒說完,顧芊驚訝道“城管局這么快就有城管了”
1978年后,大量返城知青或者農民進入城市,走街串巷叫賣,販賣各種小商品或農產品,隨之也帶來了不良影響,比如亂扔垃圾。
為了解決這一現象,80年代全國各地陸陸續續成立了城市建設管理大隊,簡稱城管大隊,也就是后世城管的初步孵化,主要負責驅趕路邊攤販,負責道路垃圾,恢復市容。
顧芊沒忍住好奇,拾掇著蔣海朝帶自己上小學門口逛了一圈。
果不其然,有了城管以后,小攤販都不敢名正言順擺攤做生意,她離開之前,學校門口每天都能見到最少七八個小攤,現在只剩兩三個,還都畏畏縮縮,時刻關注街頭巷尾有沒有出現城管。
那對模仿顧芊賣米糕的小夫妻,把他們的兒子也叫來了,瞧著也就小學四五年級的模樣,守在城管最容易出現的巷口替父母放哨,一有不對勁馬上就跑。
人生百態,盡在眼前。
你永遠也不知道驚喜和意外哪一個先到。
顧芊感嘆“還好咱們收手夠快,如果被抓,你爸那邊就丟面兒了。”
蔣海朝笑出聲“是啊,估計又要被我氣得跳腳。”
“這下是被我氣了。”她說。
“確實。”蔣海朝揉她發頂“那咱倆還真是天生一對。”
六月初,餐廳試營業,顧芊的肚子也已經八個多月,除了散散步,寫寫畫畫以外,別的活兒蔣家人都不肯再讓她沾手。
餐廳開業的事就讓蔣海朝一手操辦,顧芊在后臺獻計策。
因為之前擺攤的經歷,顧芊本來想提高定價,這時候也不得不打消念頭。
小本生意適合先以價格實惠拿下,等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或許可以試著漲價一波。
因為餐廳的裝修太過于精致,怕大家覺得價格昂貴不敢進來,便讓蔣海朝買了一塊小黑板,把所有菜名以及對應的價格都寫上,也不怕有人因為不好意思問價而不敢進入。
這年頭文盲很多,所以數字得放大寫。
餐廳主要經營中餐晚餐,素菜肉菜價格普遍比國營飯店貴個兩三分到三四分不等,但也在群眾們可接受的范圍內。
更不用說顧芊挑選出來的廚師,以及她的私家菜譜,那水平絕對比國營飯店高,貴也就貴在這點人工費上。
餐廳名字叫做“千味館”,實行的宗旨是顧客就是上帝。
任何來到飯店用餐的客人,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農民,均可享受到最高級別的服務待遇。服務員也都經過為期兩周的培訓,面帶笑容是最基本的,像國營飯店對顧客不冷不熱態度是絕不可能出現在千味館。
剛從那樣一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哪里見過這樣的陣仗。一進門就被服務員的熱情嚇到,很快沉淪。
試問經歷過被售貨員和服務員傲慢的態度以及高傲的鼻孔,誰不想多體會體會被人當作上帝的感覺呢
服務員有佩戴統一的棗紅色圍裙,上面有千味館的o,看起來統一協調十分專業。
o采用用刺繡的形式印上去,o也是顧芊自己的想法,初步畫出草圖,再找設計學院的大學生修改精致,最后才有了成品。
開業第一天,秉著觀望態度,到店光顧的客人很少,因為沒見過這樣裝修的店,看起來似乎比百貨大樓還要高級,普通老百姓哪敢進
顧芊坐在店內瞧著這場景,哪還坐得下去,挺著大肚子到門口宣傳。
“各位千味館鹿城店首次開業素菜一毛五起步葷菜四毛錢起步統統不要票開業初期大優惠,買到就是賺到我們還有政府發放的營業資格證我們的衛生經過政府檢驗,絕對合格您吃得放心吃得愉快”
擺攤的經歷早讓顧芊不懼各種目光的打量,一遍又一遍為自家小飯館宣傳,喊地賣力,喊地激情。
梁慧見狀心中百味雜陳,看著顧芊,莫名想起自己二十幾歲時,也像她這樣要強,不懼目光。
不得不感嘆,年輕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