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不假,原本顧青峰都住在定國公府,幾乎沒怎么在平西侯府待過,侯府內也沒有女主人,也沒人想著收拾。
但是顧青峰如今已經打開了一些心結,與老婆孩子團圓了。
作為長兄,自然不能接受自己全家都住在弟弟家里,所以這幾天他讓人將平西侯府簡單收拾收拾,打算收拾好就搬過去。
在場的人沒有覺得不合適的,原本在豐源老家,他們也都分過家,是分開過日子的,也就是因為初進京城,只能先都安置在武安伯府的權宜之計罷了。
所以,不論是顧老爹還是顧四,都沒有心里不舒服的意思。
搬家其實是件大事,尤其是顧青峰回歸家庭,小家團圓之后,所以也想著小辦一場,于是測了吉日良辰。
錢春紅早早就準備好了衣裳行李,全都收拾妥當。
其實她自己的行李并不多,更多的是顧思揚和顧思朗的東西。
只是他們日日上學,只有初一和十五休沐,所以府里的行李幾乎都沒怎么拆開過,怎么搬過來的,就能怎么搬走,十分方便。
只是有一樣東西卻讓錢春紅犯了愁。
那是一個木頭箱子,有不到二尺見方,蒙著布,不知道里頭是什么。
這是顧思揚兄妹三人前幾日鼓搗的東西,神神秘秘的,還特意囑咐了誰都不許動,所以錢春紅一時間沒轍了,只能等這兄妹幾人回府再決定。
搬家這日正好是十五,也是遷就上學的孩子們。
但其實基本上有些沉重的東西早在前兩天就陸陸續續地往平西侯府搬了,這天也就是把手頭穿的用的給拿過去,相應地簡單極了。
而且這天更主要的是家中人都要去平西侯府給顧青峰一家暖房子,老話又叫燎鍋底。
意思就是新入住的房子要親戚朋友都來吃第一頓飯,暖暖房,開開鍋,就是給添添人氣。
鄉下的這項習俗其實更多的已經演化為兩層意思,一為慶賀喬遷之喜;二則是一家人好不容易蓋了新房,手中都沒什么錢了,所以親戚朋友都來湊湊份子,接濟接濟,好熬過這一陣子。
但是像顧家如今的身家,暖房就只為恭賀了。
幾年前,顧青峰與錢春紅新婚伊始剛搬入新居之時,也有不少人來暖房子。
李素商還記得那時候她送了大哥大嫂兩雙她自己納的鞋底,那個時候顧家并不算富裕,給幾個兒子蓋房就是一大筆開銷,而且李素商那個時候年紀又小,便是什么都不送也不會有人說什么,鞋底雖然不值錢但也總歸是她自己的心意。
收起思緒,李素商發現馬車已經到達了平西侯府門口。
拉人的馬車和拉貨的馬車都是一起到的,錢春紅下車就忙里忙外的指揮人將東西搬進去收拾妥當,李素商等人則跟在后面慢慢閑逛。
平西侯府不愧是侯爵規制的,比武安伯府大了不止一進院子,不過要論起精巧,還是武安伯府更勝一籌。
也不知平西侯府原來是哪家的府上,雖然李素商不懂這些東西,但也能明顯看出來,府內帶著一并賜下的丫鬟小子沒有武安伯府的規矩穩重。
其實,這也能看出來顧四在皇上心中的親信地位,皇上看顧四,大概是看家中子侄一般,畢竟他與胡有浩關系也匪淺,是一起才軍中混下來的交情,看顧青峰,則是當成忠心耿耿的屬下。
不過,那也不是說平西侯府就不好,這里有更寬敞的宅院,更大的建筑面積,院子里甚至還有一處可以作為練武場使用。
而且顧思揚、顧思朗兄弟二人再過幾年也可以說親事了,院子大也能住的開。
顧思揚這三個小輩兒沒有使用貼身丫頭小子的習慣,所以身邊也一直沒有人。
不過,既然到了平西侯府,錢春紅自然也是將府內人手捋過一遍的,半點也不比武安伯府的人少,她自家算每月月錢的時候也嚇了一跳,心里想,幸好有廠子里的分紅,不然就按顧青峰的俸祿,連一個府都養不起。
府中人手冗雜,錢春紅打發掉一部分多余的,剩下幾個就分配給了顧思陽和顧思朗的小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