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處”唐明堔見她臉色不好,還以為是唐晗璋這次的計劃太過天衣無縫,令她感到棘手了呢
他不由摸了摸鼻子,有些汗顏。
他一處都沒發現
“嚴格來說,最有可能留下證據的,是兩處。至于其他的,那就更多了。”花錦鳶解釋道。
首先,是那個異常倒霉的發病考生。
經過大夫的診斷,排除了他裝病的可能,但這恰恰會留下第一個證據。
花錦鳶不相信這人的發病是巧合。
唐晗璋這招偷梁換柱,最關鍵的一步就是交卷的時候,一定不能有人在案桌那里守著。
也就是說,到了時間,就必須有意外發生,將花文曄吸引走。
而發生意外的地點,也必須在一定范圍內。
太過靠近案桌,那么唐晗璋和升平交卷的時候,很容易被人無意中發現端倪。
離案桌太遠,又不能完美分散案桌附近的禁軍注意力。
而號舍的安排是隨機的,即便是大皇子,也不可能知道每個考生會坐在哪里。
因此要做手腳,就必定只能在所有考生都進入號舍坐下之后。
想要誘發陌生考生發病,在不使用下毒這種極易暴露的手段的情況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精準定位到特定的某個號舍的考生。
但是對于唐晗璋來說,他也不需要這么精確。
只需大致那一片號舍的考生中有人發病,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他所做的手腳一定不是針對那個倒霉考生一個人的
“可是,若在貢院里大面積投毒,不可能不被發現啊”唐明堔迷惑不解。
巡邏的禁軍乃是崔闋親自挑選的,幾乎不可能被收買。
他實在無法想象唐晗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應該是水。不對,是木炭。”花錦鳶沉思片刻便給出了答案。
那個發病的考生吃了三天冷食,才誘發了腹痛。
春闈的時間雖是春寒料峭,還得穿著夾襖保暖,但是考場里是木炭取暖的。
至于吃食,大多數考生都會自備,雖然考場也飯食,但是一來價格昂貴,二來考生也不放心外來食物。
那名考生顯然就是自備了吃食,卻沒領到本該分配給他的木炭。
事實上,這種情況在歷屆春闈中都屢見不鮮。
當年圣祖爺開朝時,便規定了科舉的每場考試,官府都必須為每位考生必須的炭火,飲水等。
更別說皇城腳下的春闈了。
按律每個舉子都應該能領到足量的木炭。
但實際執行時,往往會存在中飽私囊的情況。
也就是說,舉子必須額外繳納一筆銀子給負責發放物資的小吏,才能領到炭火。
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炭火不足,稍一猶豫,就算愿意給銀子都領不到木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