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送走了唐明堔,下一刻她便招來了仙草。
“去將賢王生母的案卷都給我取來。”
時間倉促,臨時調查肯定是來不及的了。
只能看看這些很多人都知道的情報。
賢王唐明堔的生母姓李,和太后娘娘一樣,都是出自隴西李氏。
只不過太后娘娘是嫡支,而這位李太妃則是旁支。
她比太后娘娘小了將近二十歲,同樣進宮也比太后晚了二十年。
太后娘娘嫁給先帝便是太子妃,然后理所當然的成了皇后,又成了太后。
而李太妃卻是在先帝登基后,才憑著年輕貌美得以進宮伺候。
在大多數人眼中,太后娘娘年輕時便不得先帝寵愛,只得了陛下這一個兒子,卻和她一樣不受先帝待見。
那時圣祖爺已經故去,陛下長大成人,先帝卻時時刻刻都在想廢了他這個圣祖爺親自定下的皇太孫。
未來帝位的繼承人打從一開始就不是自己屬意的兒子,先帝有這樣廢儲的念頭,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太后娘娘卻不能坐以待斃,哪怕她原本只是想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可她再傻再單純,也知道歷史上就沒有哪個廢太子能夠長命百歲的。
李太妃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進的宮。
因此,所有人都認為,她是太后娘娘特意從母族里挑選的美人兒,來幫自己固寵的。
事實上,這位李太妃也確實貌美,又會討人歡心。
進宮沒多久就被診出了喜脈。
誕下的孩子,便是后來的賢王唐明堔。
也許是因為李太妃幫著吹枕邊風的緣故,最終先帝到死也沒有真的廢了陛下這個繼承人。
雖然后來發生了宮亂,但是陛下繼位卻是名正言順的。
在這其中,李太妃不說是功不可沒,但最起碼也是有功的。
再加上當年唐明堔年紀尚小,因此他也成了陛下唯一一個活下來的兄弟。
事情一直發展到這里,都很正常。
陛下登基后,先帝的后宮妃子齊齊升了一輩兒,李太妃也成了太妃。
那時唐明堔還是孩子,尚未出宮開府,于是李太妃便暫時留在了宮中,陪在太后娘娘身邊。
兩人本就是同族,又有共同保陛下登基的“戰友之情”,相處起來自然不同旁人。
后宮老一輩的妃子們本就已經退出了權利中心,關心她們的人自然也越來越少。
很多人默默死在了宮里,也無人知曉。
不過就是一口薄棺,草草收殮了,攢上一批再送去皇陵,在先帝的墓穴旁找個犄角旮旯一并埋了,就算給過體面了。
而唐明堔成年后,遲遲未將李太妃接出宮榮養,于是在世人眼中便默認這位太妃也是默默死去的可憐女人中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