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張書桌前七仰八歪坐著的便是那些起哄的小子們,顯然這些小子就是這所私塾的學生了,這些小子年齡普遍較小,最小的看起來只有七八歲,最大的也不過十三四歲,只有剛才那個帶頭尖叫的少年和他身邊的另外兩個少年年齡最大,都有個十七八的模樣,塊頭個頭也都比周圍的學生大上一圈,跟學堂里的諸位小學弟相比,活脫脫就是芝麻堆里的一棵綠豆數他們個大了。
十七八的年齡幾近弱冠之年,在私塾里算是超齡少年了,不知這三個小子讀得是哪門子書私塾里學子年齡參差不齊,相差懸殊,又不知這是一所哪門子的私塾
各位看官請捂緊耳朵,以免如雷貫耳,這便是臨安府傳說中大名鼎鼎的“小霸王私塾”。
其實私塾的本名并不叫“小霸王私塾”,而叫“才子私塾”,“小霸王私塾”乃是坊間流行的別稱,只因私塾里有幾個惡名遠揚的混世小霸王,故而得名,反而本名漸而被人淡忘。
“才子私塾”是由一位姜姓老先生所創辦,姜老先生名叫姜愬,自號魚江老叟,是前朝狀元郎,因看不慣官場險惡,辭官回家創辦國學教書育人。
姜老先生飽讀經書博學多才,私塾創辦之初即名聲鵲起,很快就成為臨安府數一數二的名塾,其素以治學嚴謹著稱,由于教學得法,門下學生廣出才子,所以世人都尊稱其所辦私塾為才子私塾,姜老先生也就給自己的私塾起了這么個名字。
那么為什么后來坊間又改稱“小霸王私塾”
這就不得不提起一個名叫“小健哥”的混小子,自從小健哥幾個混小子被父母塞進了私塾,私塾就徹底亂了套,幾個混小子是臨安府出了名的劣少,來到私塾后不思進取,整日里唆教小學弟們調皮搗蛋,才子私塾境況也就每日愈下,此后兩年時間里再沒出過一個才子,倒是出了不少調皮搗蛋的小霸王,從此才子私塾也就變成了小霸王私塾。
那么姜老先生怎會容忍這幾個小霸王在此胡作非為肆意敗壞私塾聲譽
這里就要說說小健哥幾個混小子的家世了,這幾個混小子家門都是臨安府的大戶,不但家境殷實而且個個家門顯赫,不是出身官宦世家,就是出身商賈巨戶,在當地很有勢力,他們在臨安府惡名遠揚,出了名的頑少,年齡不小了,還是不務正業不聽管教,為此可把他們的老父愁死了,久聞姜老先生治學有道,家長們聚在一起一商量就把小子們集體送到了這所私塾改造,姜老先生迫于他們父輩的交情,以及忌憚這些大老爺的權威,也不好推脫,就這樣小健哥混小子們大搖大擺地走進了才子私塾。
小健哥這小子情況比較特殊,年齡比私塾眾學子大出一圈,已過了學齡,且又屬于插班生,來到這里主要目的是感受熏陶,說白一點就是思想改造,學做人為主,學習反而就次要了,你想這樣的紈绔子弟本來就不是學習的材料,又哪來的思想,來到這里能安心讀書么,不調皮搗蛋又能干什么。
此時應該是課余時間,姜老先生不在場,屋里小健哥三個大齡少年帶頭鬧翻了天,只見出聲吆喝的那個少年便是小健哥,鬧騰一番,覺得有些累了,便雙腳懶散地甩在書桌上,擺出一副傲慢威風少爺派頭,手臂當空瞎比劃了幾下子,也不知表達著什么意圖。
旁邊鄰桌另兩位少年和坐在他身后一位身穿家丁制服年齡較小的小子立時圍了上去,言態間盡是逢迎之色,均都靠上前去探首聆聽教誨,周圍其他小學弟目光里也都流露出敬畏之情,瞧這氣勢,顯然小健哥就是私塾里眾位小學仔的頭兒了。
只見小健哥揮臂向后打了個響指,坐在他后面的那個身穿家丁制服瘦巴巴的小子連忙一臉媚笑起身湊了過去,不知從哪里摸出一支白玉煙鍋,恭敬地插進主子嘴巴里,媚笑道“來了,少爺,您抽好咯。”說著熟練地從口袋里掏出一支火折,給點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