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憐兒去藥店抓藥,李郎中一再叮囑讓老人一月內安心躺在床上靜養,不要下床走動或者外出,可是爺爺卻耐不住心頭憂慮下了床。
想起生活的壓力,孫女的將來,老人家又怎能安然地躺在床上
遠行外地討生活,除了填飽肚皮,為的就是能在有生之年多賺點錢留給孫女,待到撒手而去那一天,心里總還少點自責,多點安慰。
卻沒想飛來橫禍,破滅了美好的心愿,如今竟是落到了這般境地,不僅落得了一身傷病,無法出外謀生不說,還要花費許多的錢用來治病,再加上每日的吃喝拉撒,客棧的不菲租金,想起這些來,憐兒爺爺心中煩憂如麻坐臥不安。
貧苦人家出外謀生,別說一天,哪怕一刻的時間都耽誤不起呀,沒有勞作就意味著餓肚子,人要是餓肚子,不過七天就嗝屁。老爺子深知生存的可怕。
已有三日沒去酒樓賣唱了,在床上躺了三日,猶如度日如年般的煎熬,幾次老爺子都欲奮力掙扎起來,卻是不能。
今日終于能站起來了,還能開口說話商量事了。
過日子需要精打細算,爺孫就商量起來,起碼一個月不能勞作了,這樣坐吃山空總不是辦法,辦法卻又想不出來,真是著急。卻幸手頭拜西門公子所賜還有三十余兩銀子,足夠這一個月的開銷,還會有不少的剩余。即便如此,對于窮人來說,日子都是從牙縫里一點點擠出來的,且不說吃喝拉撒加看病的花費,就是這一天天的客棧租金都是不小的數目。
沒有進賬,只有花銷,看著一天天的租金花費,憐兒爺爺如坐針氈。于是和孫女一商量,決定搬離客棧,找一家便宜的農舍租住。
昨日懂事的憐兒就去城北最偏僻處尋了一家中意的出租屋,和房東約定好了今日一早就搬過去。
爺孫早早就起了床,收拾好了隨身行李,退了房間,這就相互攙扶著走出了客棧大門。在街道上又尋了一輛載客的驢車,這就奔向目的地。
驢車悠悠而行,半天才走出兩條街,時間過得很慢,爺孫倆相互偎依在車棚內,卻覺得這個節奏恰到好處,心里面的壓力也緩釋了許多。
“憐兒我們走的太匆匆,都沒來及告訴那位好心的西門公子一聲。”爺爺輕咳了一聲,想起了恩人西門操,今日行色匆匆,不免有點過意不去。
憐兒應道“沒關系的,明天一早我就去西門叔叔住處告知一聲,他是個大好人,我想他會理解我們難處的。”
爺爺點點頭“西門公子真是大好人呀,他的恩情我們要永遠記在心里,有一天一定要好好報答人家。”
時隔三日,老爺子話里仍然流露不盡的感激。他卻自知,自己也許等不到那一天了。
“憐兒記在心里了。”知恩必報,得人一斗,還人一斛,是爺爺經常教導自己的話。
憐兒自小就得爺爺傳統美德教育,不然也不會出落得這么乖巧聽話又知禮,只是這丫頭太幼,卻沒聽出爺爺話里的別樣意味。
爺爺用慈愛深邃的目光望著心愛的孫女,蒼灰的雙目里淚光點點,那神色有些不舍,又好像期待著什么。
期待著孫女能感悟出話里的一絲意味。
有些話說出來令人太是心酸,不如擱在心里還好受些,爺爺輕嘆一聲,面色又憔悴了一分。
憐兒卻不知爺爺為何而輕嘆,只見爺爺忽然間不言不語,神情頗是落寞,便關切地問道“爺爺你又不舒服了么是不是這驢車有點顛簸呀”
爺爺擠出一絲笑,對望一眼,輕輕搖頭“孩子,爺爺不顛。”
這“不顛”二字怎么聽起來有點不對味
沒事,孩子,爺爺不癡不癲或許可以這樣理解。
驢車其實走的還算穩當,只不過車子有點歪,還有些破舊,有幾處木板都透著風。晨間的風有些涼爽,吹在爺爺的身上,那種冰涼的感覺就像是滲透進了自己的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