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哥反過來好像也沒問題奧”大嘴儒眨巴著眼睛審著銅板。
“你眼睛瞎呀,沒看見“半”字上少了一個角嗎”跳蚤兒很形象的描繪著“半”字。
“半字在哪里奧上面還長角呀”大嘴儒又找不著北了,哪里還能找到“角”呀。
驚奇
“我去”
跳蚤兒激動之下也犯了和馬克浪同樣的錯誤,有點對豬彈琴了。忽有一想,豬腦袋上也不長角。
于是只好也走上前去,手指一點,引導傻兒尋找“半”,然后指點殘缺的“角”。
大傻兒終于又認識了一個字半斤八兩的“半”,而且驚奇地發現這個字頭上竟然還長著兩只“角”,看上去像個羊頭一樣。
如果大傻兒有幸認得“羊”字,估計定會陷于迷惘中,這兩字咋這么像來,都是羊頭吧
現在大傻兒也很迷惘,“羊頭”上只有一個右“角”了,左上方的那個“角”不見了。
其實這個殘缺十分明顯,打眼一看便十分醒目,但是對于不識字的傻兒,有角沒角的“半”又有什么區別呢,反正傻兒我也不認字。
傻兒總算看明白了,不禁又傻樂了“這個字頭上還長角呢,好好玩奧,大嘴還是頭一次見呢,咕咕”
“玩夠了沒有小爺可沒時間陪你玩,要玩一邊玩去。”
大嘴儒登時止了聲,呆呆地望著跳蚤兒“大嘴不玩了,大嘴還有事情呢。”
“你還記得你要干的事”
傻兒好容易當一次判官,當然不會忘記自己的職責,回了神,繼續工作。低頭看了一眼手掌里的銅板,又反過來看一眼,想不開了“兩位哥哥說的都不錯,這個銅板兩面都有殘缺,兩位哥哥的證據都不錯,那這個銅板該是誰的呢”
說著,大嘴儒撓起了腦瓜,很苦惱的樣子。
銅板一面有點殘缺可以體諒,另一面有殘缺,也可以體諒,畢竟有殘缺的錢幣是存在的,誰能保證市面上的錢幣沒有殘缺的呢各種原因都會造成錢幣的殘缺,這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兩個人的銅板各有各的殘缺,竟然都出現在同一枚銅板上這個巧合就讓人太驚奇了。
世上竟有這么巧合的事實乃奇了怪了
特別提示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人人都在琢磨其中的奧妙。
怎么會這么巧呢為什么這么巧呢
如果靜下心來認真地分析問題,不難看破此中的破綻,這就是兩小子演的一場戲
可是在場的觀眾都入了戲,所以看不出戲。
所以好戲得以繼續上演。
“當然是小爺的。”
“當然是哥的。”
“跟小爺叫板呀。”
“跟哥較勁呀。”
好戲又熱鬧起來。
跳蚤兒馬克浪情緒激動地推搡起來。
兩小子演了大半天的戲光耍耍嘴皮子,也該動動手了,不然早晚被看破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