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當女兒說要和范知青談對象時,他第一個反應就是不同意,范知青的人沒得挑,摸樣周正斯斯文文,在隊里干活雖然算不上最好的那個,但也確實挺用心。
什么都好,樣樣都般配,但范知青不是他們大隊的人,更不是他們省城的人,現在看不到回去的希望,不代表以后真回不去。
要結了婚又能返回城里,黃支書并不覺得女兒一定會跟著去,就算范知青品性好,他家里人不一定滿意有個鄉下來的兒媳婦。
可想得再多,架不住自家璐璐就是看上了人家。
好說歹說最后還是說不通,只能讓兩人來往。
不過,這段時間觀望,黃支書對范善本人還是蠻滿意的,肯吃苦又有領導的能力,在現在更懂得把握住機會。
黃支書和梁隊長商議過,對廠子的事都有很大的把握。
但這件事他并沒有透露給范善,更沒有跟家里人說一句,范善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況下就能參與進來,有一些勇氣也有一些眼見。
要他說,這種好事根本不需要猶豫,就該直接參與進來。
就算廠子最后沒經營下去也沒關系,無非就是浪費了半年的時間,要真的因為半年沒賺工分就吃不上飯,難不成隊里真的能看著他餓死
大不了,以后多干些活補回來。
這次機會要是錯過,下回看到廠子做起來再想進來就難咯。
范善能把握住這個機會是他的本事,再決定之前還能和璐璐商量一下,也讓他特別滿意。
哪怕家里的丫頭什么主意都給不了,但范善的態度讓他覺得是在意璐璐的,當家長怎么可能不滿意
“行,我會把你的名字記上去。”黃支書點了點頭,“但廠子最開始只要十個人,能不能進去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范善眼里帶著止不住的笑意,道了謝便厲害。
雖然未來的老丈人沒提示什么,但如果這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未來老丈人怎么可能不開口制止他
之所以答應的這么爽快,肯定是這件事的成功率比梁隊長說得要高。
梁家大隊不止范善這一人,對廠子抱著期望的人陸陸續續報名,最后統計一下總共有十三名。
除了一個隊里公認的懶漢外,其他十二名全部批準進了燒磚廠。
“咱們以后也是廠里的工人了”
“已經迫不及待想上工了。”
“阿爺交代我了,一定要好好幫著蘇知青干活,爭取把廠子開起來,以后有了工作,更好相看媳婦了。”
“喲,你這才多大呢,就想媳婦了”
半大的少年抬起下巴,反懟過去,“難道你不想”
被懟的青年憋了半天憋出一個字“想。”
瞬間,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
來得十二名中,全都是一些小年輕。
有些是家庭沒什么負擔,支持出來闖闖,有些是天生就有股沖勁,以前是沒有選擇,只能和祖祖輩輩一樣,待在田地里種植莊稼。
可現在有個選擇擺在面前,他們第一個反應就是抓住,哪怕結局有可能失敗,他們也不會后悔。
就這樣,十二名小年輕以及蘇霖站在窯洞前,每個人眼里都帶著期盼的光芒,哪怕此時的廠房什么都沒有,就連搭建的棚子也沒,除了現成的窯洞之外,就剩下他們這么一群充滿干勁的工人。
開頭的條件確實很差,而且干的活還不輕松。
蘇霖提前分成了三班,他和連子、鄭郡兩人每人負責四人,化作流水線的步驟,給每個人分配任務。
這么多人一起辦公,效率特別高,眼瞅著曬在木板上的胚越來越多。
蘇霖這邊忙碌的時候,遠在千里之外的城里,也有人在想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