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工資的第二天放假,也是想著他們手中有了錢,肯定忍不住去買些物件,蘇霖也有這個想法,他得給家里人寄點東西。
之前的幾個月都是家里每個月給他打錢,時不時寄點用品過來,他就算想回報也苦于兜里沒錢。
現在不同了。
正好在大隊收點干貨給家里寄過去。
別看是城里人,但在吃的方面上還不如鄉下。
城里每個人都有指標,指標一用完有錢也賣不到東西,倒是能去黑市,但現在這個年代又有幾個人敢去冒險真要被抓到,一家人的工作都有可能丟掉。
所以指標一用完,想要吃飽吃好真的太難了。
要是誰家有個農家的親戚,還能從農家收點青菜之類的食物,如果沒有也就只能忍著。
蘇霖這次收了一些紅棗和曬干的桂圓,還有幾十個隊里阿嬤腌制的鹽蛋,這玩意夠稀罕,要不是看在蘇霖的份上,人家還不一定賣。
再有一些最開始燒制的陶具,比不上供銷社賣的好看,但也挺實用。
專門撿了些干草塞著,就怕路上會摔壞。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包成一個大大的包裹寄給了家里人,寄完包裹又通過郵局匯款,給家里寄了一百塊。
倒不是圣母心,而是覺得應該這樣。
他和原身的家人在一起相處的時間不多,分開這么長時間又很少聯系,但也是真能感受到原身家人對他的關懷,讓他特別的暖心。
如果以后有機會,可以考慮回去一趟。
前些日子家里來信,娟兒還說弟弟想他想得躲在屋里哭,還給他攢了不少糖果,就等他回去吃呢。
不過,除了家里人之外,還有一封讓他有些意外的來信。
信件寄來了蠻久了,蘇霖看過之后就塞進抽屜,根本沒打算回信。
來信的是鄒琦,專門詢問一些下鄉知青的事,以及對他突然下鄉的埋怨。
這種信,回不回都無所謂,反正鄒琦遲早會下鄉。
只不過蘇霖沒想到會那么快。
寄去的包裹還在路途中,大隊突然收到消息,“隊里又得收幾個知青了,只希望這次來的人都能老實些。”
不怪他們擔心,梁家大隊的知青還算老實,是有些嬌生慣養,一看都不是干活的人,但好在他們心里再埋怨,該下地還是會下地。
不像隔壁大隊,聽說有個人故意摔斷腿,就是為了能回城。
誰能想到上面還真批了,這一下像是捅了馬蜂窩,好幾個知青效仿,直接鬧到鎮上去,連帶著整個大隊都接受批評。
前些日子幾個大隊長相聚,梁隊長是沒少聽他們埋怨,以及多了一些對他的羨慕。
沒辦法,誰讓他們梁家大隊出了個蘇知青這樣的能人呢。
有了對比,梁家大隊看著他們隊里的知青是越來越順眼,有些小毛病但也不礙事,只希望這次新來的也一樣老實些。
“鄭郡明天不是要去供銷社一趟嗎正好讓他把知青接回來。”黃支書安排著,誰去都行,只要把人帶回來就好。
梁隊長打趣著“那得給他一把花生,他才愿意聽話。”
不管怎么說,接人的活就落在了鄭郡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