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開魔力,任由蜉蝣們自由活動,果然大量的蜉蝣都被這團霧氣吸引,如同潮水涌動,瞬間就將試圖逃離但是卻黏在吊桿上動不得的霧氣淹沒了。
這團霧氣有自己的意識,還發出了微弱但是尖厲的嘯聲,一批蜉蝣被蘊含死亡力量的音波正面擊中,頓時枯萎失去了活力,但是這對蜉蝣來說毫無意義它們的尸體本身也是族群的食糧。
甚至有的時候,凱文會指使部分蜉蝣主動吞噬其他個體,因為能量蜉蝣的特性很容易收到食物屬性的影響,而蜉蝣們又是寄生在精神力中的,這些屬性會干涉宿主的精神狀態。
經驗豐富的宿主會控制蜉蝣的種群規模,保證自己的精神純度,人類每時每刻都在向外散發能量,這些無端散逸消耗的能量,才是蜉蝣的食糧,但是這要求很高的操縱能力。
而且初次寄生很難控制規模,只有在狀態穩定過后,不斷地修行,用新生的精神力驅趕、控制,最后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平衡點。
所以這些吞吃了死亡能量的蜉蝣,最終的下場其實也是被同族吃掉。
吃掉同族的蜉蝣會變得更強壯,體積會更小,對能量的吞吐效率會更高,而且在幾次種群更迭之后,屬于個人意志的蜉蝣會發生質變,它們可以承受外來能量的影響,在此期間排出的能量可以回饋宿主,讓宿主變得更加強大。
但是這個過程是不容易達到的,因為有了精神力喂養,蜉蝣的壽命一般都不短,種群更迭的速度很慢,很多時候會出現幾代蜉蝣共存的現象,這對宿主來說需要耗費心力去培養。
所以天生的精神力出眾而就職成為法師的,通常進度比武道家轉職慢很多他們需要培養,但是武道家有罡氣,能量足夠不說,種群更迭打就是了,死的多了更新換代自然而然就完成了。
但是這樣的戰斗法師是被瞧不起的眾所周知,法師的力量來源于知識,通過各種操縱手段,標準法師可以使用符文、陣紋、能量陣列等等基于知識體系的神秘拓展技能,戰斗法師就沒有這個待遇,他們只有能量共鳴這種專精某一種能量帶來的能力提升。
實際上很多戰斗法師都是為了延長壽命才轉職的。
凱文擁有好幾套知識體系,從科技到神秘,甚至轉化血族的黑魔法技術他都有,包括制造食尸鬼,縫合怪,石像鬼這種神秘側死靈系的專長,這都是他幾個世界面對不同品種的血族積攢的收獲。
所以當他知道對手是寄身惡靈的時候,他就有十足的把握了他現在的狀態,正是這種個體強弱不定的種族的克星。
并不是指望著能量蜉蝣,而是這個種族在成功寄身前,所有的攻擊都體現在意志上,即使精神力枯竭了,打不碎目標的意志它也是無能為力,而凱文傳承的武道,最重視的就是意志的磨練,只有把意志和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甚至分子相合,才是真正的超脫。
作為曾經橫渡虛空的強者,就是經過穿越的消磨,他的意志也不是一般的寄身惡靈能夠面對的,至少得是星球級的這種能寄身星球的靈魂只在理論中,他從沒見過。
而且,他能回憶起的知識越多,就意味著他的意志越強大,現在他所有的知識體系都保存下來了,雖說有著寶石的作用那也意味著他在某種強度以下,是免疫意志判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