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泰拳賽事的滿貫,他已經拿到了,但是像綜合格斗這種跨拳種的綜合賽事,他還差著,原因并不是他的實力不夠,而是沒法參賽。
他的地位夠了,參賽的話需要的出場費和獎金都是有固定規格的,這一點上泰拳世界總會是不會妥協的,因為這并不僅僅是泰拳王個人的事,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他泰拳手的生存環境。
現在的綜合賽事,只有格斗聯盟的獎金足夠,但美洲泰拳王是東丈,那地方的評選標準不一樣,阿頓并不符合參選條件。
其他的老牌賽事,要是再按照以前的標準邀請這些大牌選手出賽,用不上幾場他們就得破產,根本就賺不回來那么多。
所以阿頓在戰績上想要超越沙加特,基本就不可能了好在也不是沒有機會。
只要他在世錦賽上打敗上一屆泰拳王沙加特,他也能成為新的泰拳王,如果能拿下世錦賽的冠軍就最好了,因為沙加特都沒能拿到這個榮譽。
現在格斗界的格局非常有意思,各式各樣的拳王都有,但是這些經過競技賽決出來的拳王,在格斗界表現并不算亮眼,哪怕是拜森也一樣。
而格斗界的各種賽事因為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時間較晚,很多流派此前根本名不經傳,結果搞得好像那些體育賽事才是傳統武道一樣。
這像拳擊、跆拳道什么的,因為擁躉眾多,在輿論上聲音一向不小,他們對其他選手的批判是去不掉的雜音,格斗之王那個時候還表現的不太明顯,現在世錦賽觀眾緣這么差,這部分也跟著水漲船高了。
阿頓作為泰拳新秀,一直被拿來和東丈比較,從各方面來將,阿頓看起來是要優秀一些,就是他這個執拗于要戰敗自己老師的選擇,讓很多粉絲也挺無語。
相對來講,美洲泰拳王的傳承方式算是不那么正統的,因為他們需要在唐鎮中站穩腳跟,并不關注泰拳王個人的榮譽這也和美洲沒有那么多泰拳賽事有關。
現在的美洲是格斗聯盟的天下,拳擊、摔角這種專業型的賽事,已經被迫轉型為格斗聯盟選角賽了。
事實證明,如果沒能拿到金腰帶,在格斗聯盟里最多也只能混個常規賽從這一點來說,金腰帶的含金量還是可以的。
而且東丈的日常,也并不都是訓練,美洲泰拳王的主要工作是經營拳館,這也是普遍認為歐洲泰拳王實力更好的最大原因。
因為歐洲泰拳王的主要活動就是出門打各種比賽,每一個歐洲泰拳王都是榮譽等身,這樣的打出來的名聲,自然很難詬病。
和他作為對手的迪杰,從某種角度上接近美洲泰拳王的評價,他的主業畢竟并不是格斗,本身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戰績,因此被人大大的看衰。
不過金融戰爭卻在他身上開啟了,因為開幕式那一戰并沒有動靜的比利,突然在封盤之前,投了極限的資金押注迪杰。
所謂的極限資金,就是恰巧卡在需要更改賠率的邊緣,這需要的不僅僅是精密的計算,還有對局勢的把控,以及精準的情報,他們至少得知道投注池的實時資金量,才能計算出他投注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