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率能夠保證的前提下,當然選擇更便宜的,這是生意場上的規則,技不如人,高盛集團也無話可說,只能期待夏禹與夏禹合作。
美林銀行的效率很高。
八天之后,光輝國際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權到了夏禹手中,夏禹付出了兩千五百萬美元的代價。
光輝國際的畢竟沒有上市,且為了發展,一直還處于虧損狀態,所以價值不是很高。
美林銀行到底從中賺了多少利潤,夏禹不得而知,他也不在乎。
猶記得前世,光輝國際上市后市值幾十億美元,現在即使算上美林銀行的手續費,按照一億美元的估值算,也還有幾十倍的漲幅在。
這么大的利潤空間,對于夏禹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更何況這個投資還會對他的事業起到補強作用。
股權到手之后,夏禹委托王奇飛往美國西海岸,代表他去參加股東變更后的股東大會。
因為光輝國際還未上市,并且未曾融資過,因此股東信息十分簡單,一個公司總共也就三個股東。
分別是聯合創始人理查德費里持股百分之四十九,作為現在第一大股東。
第二大股東則是另一個創始人萊斯特科恩,持股百分之二十六。
原本萊斯特科恩是持股百分之五十一的第一大股東,奈何他賣了這么多股權,因此將董事長的寶座讓出。
最后則是與萊斯特科恩僅差百分之一股權的夏禹了。
雖然夏禹排在最后,且理查德費里和萊斯特科恩又穿同一條褲子。
但是兩人也知道夏禹明面上雄厚的實力,并不想過分得罪夏禹。
再加上夏禹讓王奇提出的要求也對光輝國際公司有很大的好處,因此一番商議之后,總公司決定加大力度開拓亞洲市場,并且將原定于新加坡為亞洲總部調整為香江為亞洲總部。
光輝國際香江分公司接受母公司的領導,但是夏禹同樣有權代管。
確定之后,夏禹立馬召來了光輝國際香江分公司的總經理,也是他的老朋友羅伯特喬伊斯。
對于自己的第一大客戶變為自己的老板之一,羅伯特喬伊斯一時間也陷入凌亂,幸好他很快認清楚了事實。
之后光輝國際分公司接到了母公司投入的大筆資源,新老板之一的夏禹又給他下達指示,以及畫了巨大的大餅,羅伯特喬伊斯興沖沖地投入到了為夏禹收羅人才的大業中去了。
事業的一個弱點開始在彌補,夏禹心情舒坦了不少。
只不過這世上總有人跟不想讓夏禹過悠閑日子。
一通來自倫敦的越洋電話將夏禹的好心情破壞了。
電話是替他收購古董的華盛世打來的,有人在暗地里搗鬼,打算把華盛世或者說后面的夏禹當肥羊宰,而且下手狠陰險。
聽完華盛世的講述,夏禹惱了
老虎不發威,真當他是heokitty,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