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讓在場的人騷動了一下。
經過這接二連三的轉折,大部分人其實都有些麻木了。不管皇帝背后的人是誰,他們只盼著能趕緊確定下來,不要再起變故。
只是這話不好說出口。
所以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有志一同地將皮球踢回了韓青這里,“中書令以為當如何”
“諸位先看看這個吧,是昨夜送到的。”韓青沒有接這個問題,而是從桌案上取來一本奏折,遞給了站在旁邊的侍中張本中。
張侍中翻開看了一眼,臉色立刻就變了。
周圍的人窺見,都連忙湊過去,看到奏折上的內容,也跟著臉色大變。
這是一封軍報,從嘉連關發來的。
五年前,胡人中的項部與羌部結盟,糾集三十萬大軍圍攻嘉連關。十萬西北軍在此堅守,與胡人僵持數月,始終沒有讓胡人鐵騎踏入大越一步。然而朝廷的援軍和補給卻遲遲未能送到,最終,十萬精銳大軍與城中十萬百姓吃光了存糧,拆光了房屋,不得不冒死出城迎戰。
這一戰幾乎毀去了大越立國以來好不容易積累的根基。那是所有大越人的噩夢,所造成的影響,至今尚未消除。
敵人的鐵騎踏破了嘉連關,大肆劫掠一番之后,又退回去,主動與朝廷議和。他們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百萬錢糧布帛,還要公主和親。
當時朝中主戰派與主和派幾乎吵成了一鍋粥。
主戰派認為,既然要出百萬錢糧布帛,與其用來資敵,倒不如用來武裝軍隊,狠狠打回去。否則,讓那些狼性的草原人看出大越的疲弱,說不定以后就再不得安寧了。
可是西北的精銳已經一戰而沒,要培養新的軍隊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主和派實在是怕了,萬一再打還是輸,到時候可就真的要被對方扼住命脈了。不如花錢買平安,然后再休養生息,徐徐圖之。
在先帝的支持下,主和派最后占據了上風。
然而五年的時光過去,大越非但沒有像主和派設想中的那樣在休養生息中恢復國力,反而因為內憂外患,耗光了高祖和太宗皇帝兩代人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家底,弄到現在無法收場。
這幾年來,就像當初主戰派預言的那樣,草原各部年年南下騷擾,大戰沒有,小戰不斷,一年總有幾封戰報送到京城來。
算算時間,今年的也該來了。
主和派占據上風之后,自然沒有忘記排除異己。在場這些人,除了韓青和幾個后來才升上來的之外,大都是主和派的核心人物,這封戰報簡直像是在提醒他們自己做過的蠢事,叫人如何能不難堪
侍中張本中與吏部尚書戴曄和中書侍郎曹無用交換了一個眼色,便朝韓青拱手道,“局勢如此,實在拖延不得了。我觀韓公似乎已經心有成算,何不說出來,大家一起斟酌若果然有理,我等也愿附驥尾。”
韓青當初作為主戰派的首腦人物,還能安安穩穩立于朝堂之上,自然是因為他立下大功。當年,眼看局勢無可挽回,他便自請為使臣,前往嘉連關主持議和商談。在他的據理力爭之下,不但拒絕了公主和親的提議,甚至還利用項部和羌部之間的矛盾,成功將嘉連關要了回來。那百萬錢糧布匹,也不再是戰爭賠款,而是贖買嘉連關的代價。
這個結果,既保證了朝廷的領土完整,又維護了朝廷的臉面,比所有人預想的都更好。無論在朝中還是民間,韓青都名聲大振,就連先帝,也在驚喜之下對他大為倚重,他才能在中書令的位置上坐到現在。
所以先帝一朝駕崩,群臣們考慮新君人選的時候,也在多方面的考量之下,聽取了他的意見。
韓青也知道,當日力主慶王入京的人是他,如今自然也要擔起責任來。好在這本來也是他的目的,其他人如此配合,反倒省了不少事。
他將收回的奏折從心放好,忍不住在心里想,這軍報來得正是時候,好像就連老天爺都在幫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