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不把人留下,大家都可以理解。只看當今后宮嬪妃的數量,就知道是個憐香惜玉的,萬一不小心憐到小嫂子身上去其實倒也沒什么大不了,反正有的是法子遮掩,比他荒唐的皇帝有的是。
但那時帝王掌權的情況,如今當家的是皇后,她要斷絕后患,也是理所當然。
“既然知道錯了,那這些奏折,就勞煩諸位愛卿替我看完吧。”賀星回拍了拍壘成高高一摞的奏折,吩咐春來,“待會兒他們走的時候,記得讓人一并送去。”
這就純然是給他們找事了,見眾人都苦了臉,賀星回才道,“希望諸卿看完之后,都能領悟一個道理。工匠們造紙不易,還是節省些的好。”
所以,以后再有這種“大事”,最好不要再用這種手段。否則上多少奏折,她都會讓他們自己看完。
只有事情落到自己頭上,體會才會更加深刻。
眾臣低頭應道,“臣等明白。”
“是真明白才好。”賀星回說,“我觀如今的奏折,洋洋灑灑,花團錦簇,沒有幾句是說正事的,看起來費時費力,事倍功半。這等風氣,也該改一改了。”
聽到這句話,眾人才恍然大悟。賀星回跟他們兜了這么大一個圈子,原來是在這里等著。
不過奏折的事,他們也是深有感觸。畢竟皇帝未必需要自己看完每一本奏折,想要偷懶的話,完全可以只看他們的條陳和票擬,可是作為三省六部的主官,皇帝看的條陳是他們寫的,所以所有的奏折都必須過一遍。
當然,他們也有屬官,可以按照輕重緩急將奏折分類,節省他們的時間和精力。但即便如此,每日要看的奏折依舊為數不少。
若是這些奏折都能只說重點,那就省事多了。
但這種話,他們是不能說的。
因為奏折里那些毫無意義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對皇帝的各種稱贊與吹捧。如今皇后當政,吹捧了皇帝,自然也不能漏下皇后。重臣們對上作為臣子不敢置喙皇帝的事,對下作為主官也不能讓自己的下屬們不要寫這些內容。雖然大家都知道帝后未必會看,你不寫,別人也會寫,萬一被注意到,你在帝后眼里的形象就不好說了。
現在賀星回自己主動開口,他們都暗喜在心,口中卻還要勸道,“殿下,此事還需謹慎。許多外放的官員,數年不得回京,只能在奏折上表示對陛下與殿下的敬仰之情,若是不讓寫,他們反而會惶恐。”
“那就一年讓他們單獨上兩封問安的折子。”賀星回隨口道,“匯報事務的奏折,還是精簡些好。”
這重臣們對視一眼,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等到從紫宸殿里走出來,被風一吹,幾位大人們有些暈乎乎的腦袋才終于恢復了清明,然后猛地意識到,他們今天過來,本來是要跟賀星回商議糧草物資分配的事。
來之前他們已經商量好,一定不許皇后再回避,勢必要今日拿出一個方案來。
結果
眾人回頭看看跟在自己身后,手中拎著一整箱奏折的小太監,一時心下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