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殿里本來就有女官們辦公時用的椅子,春來親自搬了一把過來。韓青道了謝,并不敢坐,又向賀星回道,“臣惶恐。”
“令公無需如此。”賀星回笑道,“我栽了這么久的梧桐木,今日終于引來真鳳凰,著實是喜不自勝哪令公一片拳拳愛護之意、耿耿報國之心,我都已經知曉了。有什么話,咱們坐下慢慢說。”
韓青聞言心下一定,暗暗吐出了一口氣,這才回身落座,“是臣倚老賣老了。殿下圣明燭照,想來不會為這等雕蟲小技所惑,是臣心中有諸多疑問,若是不能求個解答,只怕要夜不能寐了。”
“令公過謙了。”賀星回道,“我年紀輕,經的事不夠多,許多時候心里也難免惴惴呢。這些事,咱們一同參詳便是。”
“是。”
賀星回這才重新低頭看向手中的奏折。
韓青在這封奏折里,全面分析了科舉改革可能會遭遇的種種反對,失敗后可能導致的結果,成功后會遭遇的阻撓事無巨細,說得十分清楚,沒有半點隱匿。就連許多世家的私心,他也毫不避諱地寫出來了。
這并不是一封議事的奏折,而是他給賀星回的投名狀。
這位中書令大人,在長達數月的觀察之后,終于決定站在她這一邊了
今日之前,賀星回雖然也會跟重臣們議事,政令也可以得到推行,可是在朝堂上是沒有自己人的,所以很多事她只能自己在心里盤算,沒有人能商量。身邊的女官們倒是忠心,又差一點遠見,如今才剛開始接觸政事,尚在學習之中,想要重用,不知是什么時候的事了。
但今日之后,她在朝堂上的任何布置和落子,都有人可以商量,也有人會去配合。如此上下呼應,才算是真正在世家編織出的這張網中撕出了一道口子。
既然是自己人,這紫宸殿中當然就有了他的一席之地,賀星回才會直接賜坐。
其實賀星回也沒有想到,讓韓青做出決定的,竟然是科舉改革。
在這份奏折之中,他對這項舉措大加贊賞,也寫出了自己的擔憂如今的朝堂,已經有了后繼無人的跡象。放眼下一輩中,目前看來最出色的就是自家那個不成器的小兒子,除此之外,名氣最大的竟是尚未出仕的陸裴。
韓青出身世家,自然明白養望這回事。但他認為,此人或許有才華,但沒有經歷過任何庶務,就憑借出身和名氣驟居高位,不是什么好事。等他們這一代人老去,說不得掌控朝堂的人就會是他,朝政如今已經這般艱難,到時候又會變成什么樣
所以改革勢在必行。
至于賀星回能不能做成這件事,韓青是不懷疑的。就算失敗了,頂多也就是回到原樣,朝政繼續把持在世家手中,讓陸裴這樣的人輕松上位。
但成功卻分為很多種。
也是韓青這份奏折的重點。
他認為,世家只是假意接受改革,實則必然會上下其手,加入一些對他們自己有利的條款,讓結果變得不可預料,所以希望賀星回能夠始終保持警惕,甚至提前做好應對的準備。
但更具體的內容,他沒有寫出來。很明顯,這就是今天的戲肉了。韓青獨自前來,當然不可能只請她看一份奏折,那直接遞上來就行了。他想要的,是一個能夠面陳自己的政治理想、向賀星回展現自身才能的機會。
賀星回放下奏折,笑著問道,“令公深謀遠慮,不過這奏折之中,似乎還有未盡之意這里沒有外人,還請先生暢所欲言。”
她說著以眼神示意,春來便帶著其他人退下去了。
殿內一時寂靜之極,只剩下炭火燃燒時發出的“嗶啵”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