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秘密
成憲皇帝賀星回,一生光明磊落,事無不可對人言。
如果硬要說她有什么秘密的話,那應該就是一只四季花卉描金檀木匣子。
這只檀木匣子是她的嫁妝之一,跟隨她從祖籍到京城,又從京城到慶州,最后再從慶州回到京城,見證了不知多少人事變遷。但當然,秘密并不是這只匣子,而是裝在匣子里的東西。
一開始,這只匣子是賀星回本人保管,后來交給了身邊最得信任的大丫鬟,后來的女官之首、秘書監春來保管,但鑰匙始終是她自己留著,直到病逝之前,才交給了自己的繼承人,承熙帝袁朝。
知道這只匣子的人很少,因為賀星回用到它的時候也不多,幾十年里,大概也只用過幾次。
大概只有掌管這只匣子的春來知道,每一次陛下開啟匣子,朝堂上都必然會仰來一次巨大的震動乃至一次徹底的革新。
這讓春來也忍不住懷疑,這匣子里究竟藏了什么呢
但作為最能保守秘密的女官,春來盡管好奇,卻從來沒有探聽過這個秘密。她沉默地守著匣子,在陛下需要的時候取出來,然后自己守在門外,讓賀星回獨自開啟匣子。
知道匣子的人已經那么少,而親眼看過匣子里的東西的人,就更是只有寥寥三人。
其中一個是賀星回本人,另一個是她的繼承人承熙帝,最后一個,便是承天皇帝。
他是在來找賀星回的時候,意外看到她從匣子里取出一張紙,頓時好奇不已,湊過去查看。這倒不是想打探什么,只不過他這個人沒有保密的意識,也不覺得自己是在窺探旁人的秘密。
而賀星回也就大大方方地任他看了。
沒看懂。
沒看懂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上面所書寫的拼音,普天之下,只有賀星回一個人能看懂。
即便是作為繼承人,承熙帝袁朝也只看懂了這匣子里一半的內容。
這一半,一看就知道是陛下特意留給她的,不是治國方略,就是一些她想到了但還沒有來得及推行的利民之策。都是些很瑣碎的內容,但卻代表著一位長輩、一位先行者的拳拳厚意,以及賀星回這位開創者對大越的深沉之愛。
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個繼往開來的明君,為大越打開了至少幾十年的局面。
可是只有看到這些內容的袁朝才知道,她的眼光遠比任何人想象的都長遠,那不是十年百年,而是以千年計。
或許是因為,在袁朝得到這只匣子的時候,她已經是油盡燈枯之時,不用擔心新君的忌憚,所以內容也寫得開誠布公,坦坦蕩蕩,不論是否犯忌諱,什么都敢寫。
袁朝第一次看時,忍不住出了一身冷汗,,好像自己又回到了十幾歲的年紀,在皇祖母面前聆聽教訓i。
看得懂的一半已經如此精深,看不懂的一半,又會是什么呢
但這個秘密,注定要隨著賀星回的死亡,被永遠地埋葬了。
三、墓志銘
除了大行遺詔之外,賀星回還給承熙帝袁朝單獨留了一封信,上面寫的是對自己的后事安排。
內容非常詳細,連葬禮流程都寫完了,總結下來就是四個字∶一切從簡。
她生前沒有因為自己帝王的身份而奢靡無度,死后也不準備帶走無數珍寶埋藏地下。對賀星回來說,金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意義,好東西要流入市場才能盤活經濟,用來陪葬,那就成為了真正的"死物",也是一個國家莫大的損失。
最為奇特的是,她要求在自己的陵墓上種滿各種鮮花,無論是木本還是草本,希望都能開出很好看的花來。
最后,她希望能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一句墓志銘,作為她本人對這一生的期許與總結。
這里埋葬著一位理想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