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道:“這是你射殺的,功勞便是你的,給我做甚?”
李沂不好意思地說道:“剛才一箭,伏允只是受了傷,現在補了他一刀。”
李沐知道李沂的意思,笑笑道:“二弟,你既然志在軍伍,有這殺酋大功傍身,日后方有領兵為將的可能,這功勞你就別推辭了。”
那群死士也笑勸了一番,李沂也就領受了下來。
這一仗,速度極快,前前后后不超過半個時辰,李沐甚至連一人都沒殺,吐谷渾的五萬大軍就潰敗了。
可李沐自己知道,這仗太險了,要不是吐谷渾人沒有見過炸彈可炸營混亂,否則今日絕對是兇多吉少。
當一眾死士用敬佩的目光看向自己,李沐背后早已冷汗浸透。
這時,李大亮率一隊騎兵沖了過來,遠遠就哈哈大笑道:“李沐,李沐,好你個李家大郎,某數十年軍伍,從沒象今天這么爽快過。”
一會兒就近了前來,李大亮看到李沂手中人頭,眼中精光一閃,問道:“可是伏允人頭?”
李沐道:“回稟都督,正是伏允人頭,被李沂所殺。”
李大亮欣喜得說了一連串好,“好,好,此次大捷,你兄弟為并列首功,某明日就上表朝廷為你等請功。”
李沐含笑道:“都督不去追擊殘敵?”
李大亮搖搖道:“今日能活著已算大幸,些許小功,就不和兒郎們搶了,折沖都尉已經率軍去了,來,你等隨本都督一起凱旋而歸吧。”
一行數百人,在城墻上唐軍的震天歡呼下入了城。
李大亮特意抬舉李沐兄弟,讓他們與自己并立入城,接受百姓的歡呼致意。
當天晚上,等折沖都尉追擊潰散之敵率軍而返后,粗略統計,是役,殺敵五千余人,其實真正所殺的估計也就一半之數,余者皆是殺俘充數。
試想讓三千騎兵戰斗中擊殺五千余敵軍,那是何等樣的血戰?絕非是象現在這樣能在不到半個時辰中結束的,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皆是擊潰戰,絕無殲滅戰,就是這個道理。
李大亮慶幸死里逃生,立下不世之功,也就對麾下將士的小動作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另外俘虜一萬余人,余者潰散,尚不計被炸得粉身碎骨者。
所獲戰馬六千余匹,牛羊牲畜無數。
而唐軍也陣亡八百余人,大部分皆亡于接敵之后,越來越多的敵軍醒過神來,遭遇的抵抗也就越來越頑強,如果沒有李沐當機立斷,散布伏允已死的謠言,恐怕后果不堪設想。
讓李沐有些內疚的是,他所率領的五十死士,也陣亡了十一人,死在向伏允軍帳沖鋒的路上。
所幸,常玉和梁仲業沒事,他們所帶來的四人也就受了些輕傷。
李沐自己就象做了一場夢,精神有點恍惚。
而最大的功勛,莫過于李沂斬殺敵酋吐谷渾可汗伏允。
此戰之后,吐谷渾恐怕數年之內將無再寇擾大唐之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