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臣告退。”
李沐離開之后,從李世民身后的江山萬里屏風后,走出二人。
赫然是房玄齡和韓仲良。
李世民問道:“二位愛卿以為如何?”
房玄齡嘆道:“臣自認才謀過人,可與此子相比,怕是遠遠不及。嗣王思路之開闊,前所未有,他所呈之計謀,臣聞所未所,想來秦之甘羅、魏之曹沖,也不過如此。”
韓仲良道:“臣亦有同感,臣自小精通明算,可與嗣王相比,便如繁星與皓月,不可同日而語。”
李世民聽了,心中如飲蜜水一般,這可是朕的兒子啊。
……。
次日一早,朝廷冊封李沐為嗣王的旨意正式頒布。
同時布政坊王府也由宗正寺正式移交。
可能是為了避嫌,更有可能是受父親長孫無忌的阻止,在幾乎所有五品以上的宗正官員到場情況下,身為宗正少卿的長孫沖缺席了。
當然,李沐是不會在意這等小事的。
況且,兩方之間已是勢如水火,就算見面,也是徒增尷尬而已。
交接的場面非常宏大。
單就皇帝派來的宮中太監、宮女,就有數百人。
江夏郡王李道宗、河間郡王李孝恭一起到場。
身為宗正卿,李孝恭特意從太廟請來數十個僧侶,在王府祈福祭祀。
二個郡王引領百官恭賀,這樣的移交陣容,可以說是超規格了。
好在律法沒有在移交人員上有限制,倒也不在乎會有御史彈劾。
李道宗前來其實還另有內因在里頭。
當初李泰派死士襲擊李家莊,他為了迎合圣意,故意將莊子里有活口的消息泄露給李泰,由此與李沐的關系陷入底谷。
本來也沒什么,況且二者間身份的距離實在太遠,一個是郡王,一個只是開國伯,說八桿子都打不著,也不為過。
李道宗自然不會顧忌到李沐。
可現在不同了,李沐被朝廷正式冊封為嗣王,雖然沒有劃定封地,但嗣王要比郡王高半級。
大唐爵位,親王、嗣王、郡王,而后是國公、郡公。
嗣王的認定其實很簡單,承嗣親王爵者為嗣王。它其實不是一個正式的爵位,只能算是一個資格,這也就是說,只要朝廷認定李建成的息王爵位有效,那承嗣李建成王爵的,就必定是嗣王,不需要朝廷認定。
朝廷的認定只是走個官面文章,重新確認一次罷了。
這也是朝堂上,魏征等人敢于直接請求皇帝冊封李沐為嗣王的原因。
但從嗣王轉變成正式的封王,就需要論功、論資歷、論親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