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邪克勒以一個強大的突厥聯盟為切入點,給欲谷設與薄布恃勤描繪了聯盟劫掠中原的好處,也闡述了突厥各部各自為政,會被大唐各個擊破的害處。
雖然仇怨無法消解,但不影響雙方暫時的合作。
更主要的是,如今的處月部已非昔日阿蒙。
強大的實力便有絕對的話語權。
欲谷設與薄布恃勤都不愿意得罪朱邪克勒,而使得處月部站到對方陣營中去。
雖然處月部勢力是三方最小的。
二人都知道,如今的西域,處月部加入到任何一方,都會改變整個西域格局。
最后,欲谷設與薄布恃勤同意結盟南侵,各出兵八萬,三方合計二十四萬,對外稱五十萬大軍,并共同推舉朱邪克勒為聯軍盟主,全權指揮三方大軍。
這次會晤,史稱“白山會盟”。
不但改變了西域實力格局,也同時改變了大唐。
……。
貞觀十五年九月下旬。
突厥大軍悍然南下,邊克西州(高昌),伊州(伊吾),庭州(浮圖城),駐守三州一萬余唐軍皆戰死殉國。
突厥軍順勢南下,兵臨瓜州城下。
軍情傳至長安,一時朝野震動。
沒有任何異議,李世民與長孫無忌商議之后,立即征發自瓜州以東、以南四十九州府兵,共計十六萬,然后征調南衙禁軍兩衛,合計二十萬大軍,抗擊突厥南侵。
以李勣為平西行軍總管,以尉遲恭、程咬金為副帥,進駐瓜州抗擊突厥。
同時令李沂為交河道行軍總管,獨領神策衛四萬人,跨越金山,攻擊伊州。
與李勣形成南北夾擊態勢。
這戰略構想是沒錯,可李沂四萬大軍要跨越金山、渡曳咥河,方能到達預定攻擊位置。
顯然需要更多的行軍時間,這就需要李勣大軍頂住突厥大軍至少一個月。
而肅州、甘州是西域通往中原的門戶,不容有失,一旦被突破,涼州首當其沖。
那么當年李沐涼州一戰以來,大唐在西域所有的成果都將回到原地。
長安距瓜州太遠了。
李勣大軍剛至涼州,就傳來瓜州失陷的消息。
突厥大軍依仗新勝之威,五日之后再克肅州。
李勣只能改變既定方略,進駐甘州,力保甘州不失。
甘州是河西走廊的入口,依據地形,如同一個葫蘆口,只要甘州不失,突厥就無從南下。
如此,李沂四萬大軍便成了一支深入敵后的孤軍。
李勣雖然迅速向李沂軍傳遞消息,并向長安稟報。
可相距千里,哪是說傳信就傳信的?
甘州危急!
聽到這個消息,整個長安都混亂起來。
北胡南下,這四個字意味著什么?
稍微有些年紀的長安人都知道,那意味著燒殺搶掠、血腥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