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只能繼續說服李勣。
“保境安民當是軍人的天職,如今這么好的機會放在眼前,大唐百姓明明可以數十年不受胡族侵擾,卻因某些狗屁不通的理由而放棄,敢問英國公,你在夜深人靜之時,不悔嗎?在我看來,如果此戰能”
李沐見李勣還是不肯,“在我看來,如果此戰能為百姓謀得數十年太平,不管付出何種代價都是值得的。是功是過,自乃青史評說,自有萬萬百姓評說。我不強求英國公,只是如果英國公不聽本王號令,那就請你交出軍權。”
說到此處,李沐已經聲色俱厲了。
當年一介布衣,李沐就敢向涼州都督李大亮要軍權。
如今貴為當朝吳王、江南東道大總管,李沐絕不想錯失良機。
李勣死人板一樣的臉,此時終于有了反應。
他冷冷地說道:“以殿下的能為,想奪某手中軍權,盡管奪去,只是恕臣不能從命。”
軍營之中,軍權最為將領忌憚。
這瞬間屋內的氣氛立時緊張起來。
隨李勣進來的十數名將領的右手,立馬按向腰間刀柄。
而李沐這方的將領也出現了分化。
李沂和他麾下神策衛將領立馬站在了李沐這邊,只是隨李沐、韓威而來的禁軍將領明顯化為兩個陣營。
韓威和他的親信將領站在了李沐這邊。
其余地將領離開原地,走向了李勣那邊。
李沐此時卻很平靜,他掃了一眼眾將,然后對李勣道:“英國公莫非想在此處,引發一場火拼不成?要知道,這可是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李勣答道:“沒有旨意,擅自開戰。若某追隨殿下,事后朝廷追究起來,殿下大不了可以據守江南,朝廷也無法拿殿下如何,可殿下看看這些將領,他們為國征戰,立下赫赫戰功,最后卻要因抗旨不遵而獲罪,甚至牽連家人,敢問殿下于心何安?”
李勣的話顯然說出了將領的心聲,不是不敢戰,而是不能戰。
數十雙眼睛盯著李沐。
李沐一時也無言應對,沉默下來。
李勣說得沒錯,將領們血戰沙場,最后不被獎賞也就罷了,可反被追責,那就不是一個慘字可以概括了。
抗旨乃是大罪,就算脅從,那也至少是去職罷官。
試問,誰肯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呢?
將心比心,李沐嘆了口氣,沖李沂等人擺了擺手,示意放棄對峙。
然后對李勣道:“想必英國公應該知道,本王堅持要打,所圖的也絕非功名利祿,到了我現在的位置,想來朝廷也是賞無可賞。我所為得也是大唐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不再受胡族侵擾。”
“英國公方才所言也確有道理,所以本王才有奪你軍權,用意無非是想英國公和諸位將軍與此事隔離,如此便脫了你們的干系。所有罪責由本王一力承擔。”
“再有,本王并非是想把持你麾下軍隊,英國公放心,只要攻下碎葉城,本王就會將軍權還給英國公。”
李勣也嘆道:“殿下想簡單了,除非殿下今日殺了老臣,否則朝廷豈會因簡單一句軍權被奪而赦免了我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