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威難測,果不其然。
隨著紀王李慎和已經出嫁追隨丈夫在營州的臨川公主李孟姜回京奔喪,祭祀韋珪,這場鬧劇漸漸拉下帷幕。
雖然長安城中的暗流涌動的更急,但明面上卻是波浪不驚。
經此事之后,李沐的威望上升了一個階位。
能逼死一個皇帝的貴妃,將京兆韋家連根鏟除。
這樣的聲勢,京城中已經沒有人敢忤逆李沐的意志了。
至少,沒有人敢明著違抗李沐。
這天,魏征帶著一道草擬的折子來見李沐。
“殿下,關于尚書右仆射的人選,臣已經選定三人,還請殿下過目。”
李沐接過折子一看,三人分別是褚遂良、劉德威、崔敦禮。
李沐微微皺眉,問道:“魏公以何擬定此三人?”
魏征答道:“褚遂良博學多才,精通文史,且為人方正,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現任尚書左仆射,主官出缺,副職遞進,也是題中之義。
劉德威現任刑部尚書,向以廉潔平直聞名,歷任大理卿、綿州刺史、益州大都督府長史,以一部主官遷尚書臺,也是常理。
至于兵部右侍郎崔敦禮,亦是精通文史,崇尚節義,歷任通事舍人、中書舍人等職。關鍵是其為博陵崔氏二房,如今殿下與博陵有聯姻之舉,由他出任尚書右仆射,應當能為殿下所用。”
李沐道:“尚書臺主官之職,對于日后新政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孤此次以不追究暗殺背后之人為代價,換得這個位置的提名權,絕不能放一個不能為孤所用的人上去。褚遂良,與孤素無往來,劉德威似乎心向陛下,崔敦禮……由一部侍郎直升尚書臺主官,未免太過草率。”
“殿下,尚書右仆射之職,乃一省主官,除了精通政務之外,還須人脈,更須資歷。滿朝文臣之中,能符合這些的,也就那么幾人,篩去與殿下不對付的,也就只有這三人了。”
李沐確實有些為難,魏征說得沒錯,如今滿朝文武中有資歷的,不為自己所用,能為自己所用的,皆是不夠資歷的。
李沐甚至有將李靖搬上去的念頭,可想了想,還是作罷。
因為李靖的年紀實在太大了,萬一被朝事政務所累,有個三長兩短的,自己也不落忍。
還有李靖難以接受或者說無法領會自己新政的意義,而且李沐還擔心李靖在李世民和自己之間把持不定。
本來李沐也有將李勣頂上去的打算,可李沐更需要李勣與李靖掌控南衙禁軍。
所以,李沐舉棋不定,左右為難。
魏征見李沐猶豫,諫言道:“若殿下不疑,臣倒是想舉薦褚遂良為尚書右仆射,一來以左仆射遷右仆射合乎規矩,二來,臣與褚遂良有些私交,清楚他的為人。若殿下首肯,臣愿意自請上門做個說客,必讓褚遂良為殿下所用。”
李沐問道:“孤自然是信魏公的,只是孤聽聞褚遂良父親是天策府中人,這讓孤心中有些不安啊。”
魏征道:“褚遂良父親褚亮并非天策府中人,而是弘文館中人,弘文館雖然是陛下所創,但其中文學之士,皆沒有參與當年玄武門之事。褚遂良師承歐陽詢和虞世南,學問出類拔萃,陛下登基之后,褚遂良管理弘文館日常,并未得到提拔,郁郁不得志,后在征討東突厥時,也從過軍,只是未能立下軍功,直到五年前虞世南亡故,由臣舉薦,才做了起居郎。
之后,因陛下喜歡收集王羲之的法帖,朝中唯有褚遂良能分辨真偽,由此才升了諫議大夫,直到殿下率兵入長安,扳倒長孫無忌之后,褚遂良也是由臣暗中安排人舉薦,晉為尚書左仆射。其實真要說起來,沒有殿下帶兵入長安,褚遂良還得不到這個升遷契機,故臣以為,殿下所擔心的,應該沒有可能。”
李沐聽了,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