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實則虛之,虛則實之。
就看大唐的反應了。
殿中一片沉寂。
保契丹,還是保百濟?
這個選擇確實很難做。
如果大唐失去契丹,就等于失去了向東北擴張的余地,以后還要時刻防范靺鞨騎兵南下。
而失去百濟,等于將半島拱手讓人。
因為一旦高句麗得到百濟的土地,僅靠新羅絕對無法與高句麗相抗衡。
更關鍵的是,一旦新羅被高句麗吞并,那么高句麗將獨霸半島,再與靺鞨、倭國聯合,那大唐的東面,將出現一個強大的有敵意的軍事聯盟。
這種情況絕對不容出現。
岑文本斟酌著、有些猶豫地說道:“臣竊以為,該保契丹,契丹雖然國小民貧,但國民驍勇善戰,與大唐接壤,便于救援。百濟有新羅在,或可支撐一時,待解救了契丹之危后,再想法救援百濟也不遲。”
房玄齡搖頭反駁道:“不成。兩國動用如此規模大軍,戰爭絕非兩三個月就可續結束。很有可能最后僵持成一、二年的持久戰,甚至演變成舉國決戰。先契丹再百濟的策略,行不通。”
韓仲良點頭道:“關鍵是如今冬季已至,我軍沒有足夠的御寒衣物。”
李世民的臉色陰晴不定,以他的直覺,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抗擊外寇,師出有名,應該傾國力與高句麗、靺鞨決戰,平定遼東,畢其功于一役,完成自己半生的心愿。
可李世民知道,房玄齡說得對,征發大軍,北上決戰,這絕對不是短時間可以完結戰爭的。
一旦陷入僵持,很可能演變成曠日持久之戰。
這對大唐來說,是不利的,因為大唐面對的不僅僅是東北的高句麗和靺鞨,還要防備西面的突厥和吐蕃。
雖然與吐蕃有了聯姻,但這些年,小的摩擦時有發生。
誰能保證,一旦大唐陷入戰爭的泥沼,吐蕃人會不會翻臉趁機咬大唐一口呢。
李世民環視了一圈,除了李沐,所有人都在回避他的目光。
心中嘆了口氣,李世民只能將目光定在李沐身上。
“李沐,以你之見,朕該如何應對?”
李沐看著李世民的眼睛,吐出一個字:“打。”
這個字,讓所有低著頭的重臣都驚訝地抬起頭來。
“不但要打,還要狠狠地打,集結大唐全國之力,畢其功于一役,徹底蕩平遼東半島。”
韓仲良趕緊勸道:“殿下三思,如果是舉國之戰,耗費之巨,足以抹平國庫數年來的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