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月之后。
吐蕃接受了大唐的所有條件。
同時接受了大唐的冊封。
他們沒得選擇。
要么同意,要么死。
在橫刀之下,人間沒有道理可言。
講得只能是大唐的理。
大唐再無理的條件,在橫刀之下,就是至理。
大唐再難懂的要求,在鐵蹄之下,吐蕃都能聽見,也都能聽懂。
吐蕃自此進入了二十年內亂時期。
朝廷親唐,民間反唐。
民間反抗軍視芒松芒贊為庸主,視王太后文成公主為魔鬼,視祿東贊為奸臣。
二十年的叛亂,數十萬人的喪命,讓吐蕃國力大大削弱,從此淪為一個三流屬國。
再無與大唐一較長短的可能。
不過,有得必有失,吐蕃的衰弱,使得大唐不用再花大力氣防備西南,但也在很長時間里,失去了向吐蕃以西拓土的能力。
……。
獻俘大朝會。
李師是個聰明人。
知道自己犯了忌諱,便在邏些城局勢穩定之后,將軍務托付于李沂、韓威。
押解著蒙潔墀嘎回到長安,呈上請罪書。
李沐在太極殿見到了被押解回京的貢日貢贊妻子蒙潔氏,也就是松贊干布的兒媳婦,如今西海郡王芒松芒贊的生母。
這蒙潔氏與松贊干布的妻子蒙薩氏并無真正關連。
雖然二者都是吐谷渾王族,但血緣上已經很遠。
李沐沒有去為難和羞辱蒙潔墀嘎,反而冊封她為西海王太妃,賜大宅保護居住。
說為保護,實為看守。
有人質在長安,有駐兵在邏些城,這就是大唐對吐蕃的控制。
至于將國政還給吐蕃人自治,是為了安撫吐蕃人,畢竟李師數千里的進軍路上,埋葬了太多的骸骨。
如果真要立即在吐蕃派唐人實行流官制度,恐怕真沒幾個官員敢前往。
事實上,從吐蕃接受冊封的那天起,吐蕃境內,便開始出現了數個反抗、叛亂的部落。
所以,朝廷最后決定以鎮壓和安撫并存,由吐蕃人自己平定內亂,駐吐蕃唐軍只守護邏些城,保障吐蕃正統不滅。
這個舉措實際上變相支持了吐蕃民間叛亂。
用意無非是盡量削弱吐蕃國力。
這自然是李沐的主意,既然已經不能將吐蕃當作一桿捅向西方的槍,那么就讓它爛掉,徹底淪為大唐的屬國,永世不得翻身。
大朝會上,李沐還是給李師留著體面,沒有當著群臣訓斥李師。
畢竟是結拜義兄,還是自己的姐夫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