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道:“正如朱邪克勒陳請的,要與大唐重議邊界。”
“那為何僅僅延誤三日,朱邪克勒就等不及了呢?”
李師沉默下來,確實,西域離長安數千里地,就算經直道快馬急馳,一個來回也得十來天,延誤三日,根本不足以立馬刀兵相見。
“難道你沒明白,眼下突厥大軍異動,太過巧合了嗎?”李大亮的聲音有些空洞。
可在李師聽來,如同雷霆震動。
他心里靈光一閃,混身打了個激零,是啊,這太巧了。
長安離此數千里地,就算皇帝遲了三天,突厥人也不可能比自己更快得到消息。
還有,就算朝廷里有突厥細作,這消息傳到朱邪克勒耳朵里,那也得數天之后。
為什么突厥大軍會恰好在此時異動?
李師幾乎脫口而出,“都督,這必定是突厥事先就已經預料到陛下不能如期到達。”
李大亮就這么定定地看著李師。
李師大駭,“陰謀,這必定是陰謀,陛下……怕是有危險。都督,得趕快派人往南迎接陛下。末將愿意即刻前往。”
李大亮搖搖頭道:“晚了。該發生的,都已經發生,你還是專心面對眼下突厥大軍吧。”
李師一凜,他知道李大亮說的是實話,已經遲了三天,就算自己立刻率軍出發,到涼州就已經需要兩三天了,那時什么都來不及了。
李師眼中熱淚涌出,他嘶吼道:“可難道就這么眼睜睜地看著陛下遇險,而不管嗎?我做不到。”
李大亮沉聲道:“慌什么?陛下當年在涼州不滿十歲,就已經敢率軍以寡擊眾,斬落敵酋伏允之首級。這十年過去,哪天不都在危險之中?要相信陛下,一定能逢兇化吉。”
李師情緒漸漸穩定下來,“那都督作何打算?”
李大亮道:“何須打算?什么事,都比不過突厥來犯更重要。某相信,如果陛下在,他也是這么想的。龜茲、焉耆、西州、伊州,四州城防不比涼州,幾近無險可守,某原本是想,邊打邊退,將突厥引至涼州城,再峙機無敵決戰。可眼下……卻是不能了。”
李師皺眉道:“這兩年,我等對四州城池皆進行了加固,雖說比不上涼州堅固,但據城固守,應該不成問題。”
李大亮道:“如果僅是一、二萬人的攻防,確實不成問題,可眼下一旦開戰,便是二三十萬人攻防,這四州的城池太小了。況且,既然你我已經想到,此次突厥東進是個陰謀,朱邪克勒自然不會只帶十萬人前來,說不定,突厥援軍已經在趕來的路上。”
李師點頭道:“都督所言極是,那按都督之意,該如何應對。”
李大亮嘆息道:“唯有死戰。”
二、三十萬大軍的攻防,絕不可能是象龜茲、焉耆兩個屁大的小城可能容納的。
而西域大都是一馬平川的沙漬。
這種地形,最吃虧的是唐軍。
突厥人天生就是騎兵,而且善射。
這對于以甲具、訓練和陣戰為長的唐軍來說,野戰非常不利。
據城而守,才是化解突厥騎兵最好的方法。
但李大亮不得不作出野戰的決定。
因為他知道,如果龜茲、焉耆一線的防御松動,那么就會給朱邪克勒一個清晰的訊號,那就是大唐內部真出問題了。
而由此帶來的后果,就是突厥大軍傾囊南下,到時長安危矣,大唐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