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歆早早就休息了。
在學校規律上課時也沒有這么早。
因為第二天要早起,而且當晚海拔就拉上3000米,所以地陪發消息叮囑她睡眠一定要充足。
次日清晨,兩人在酒店門口見面。
這個地陪名叫周燕,三十歲出頭,說話干練地道,拉著懷歆的行李箱依次詢問她高原上的一些必需品帶齊沒有。
四川人都特別白,皮膚好,車子徐徐從市中心往高架上駛出時,懷歆還和她交流了一下護膚經驗。周燕說了一些要點,也沒什么特別的,懷歆估計還是這里的水土養人。
第一天的行程基本上以趕路為主。
懷歆很少有這樣心情放松過,看了一會兒沿途風景,有些地方仍舊綠意幽幽而遠眺卻白雪茫茫,兩種顏色的極致碰撞,層層疊疊,很漂亮。
偶有聚在一起的鄉鎮村居,被群山環繞。
她掏出自己帶的微單相機拍了幾張,又連上車里的藍牙音箱放自己喜歡聽的歌曲窗外景色疾馳而過,突然有點明白綠皮書里托尼和唐在美東恣意飛奔的心情了。
從成都到新都橋多是公路,坐長途車晃悠悠地讓人想睡覺。她看著看著不自覺就睡著了,再醒來的時候車還在開著,周燕專注地目視前方,注意路況。
她們帶的補給很充足,零食、水和氧氣。懷歆開了一瓶礦泉水,問她要不要喝。
“有點點渴了,謝謝噻。”周燕笑著接過。
懷歆自己也喝了水,感覺喉頭沒那么干涸了。
曲折崎嶇的盤山公路,有的地方甚至沒有欄桿,不過車道很寬敞,懷歆還敢貼著窗邊伸腦袋去看外沿縱深的峭壁懸崖和山嶺溝壑。
一路都在上行,海拔升得很快。
318國道沿途風景亮麗,經過康定的時候已經到達兩千多米,開到下午三點多,陡增至四千米。
周燕是本地人,幾乎來去自如,只關切地問懷歆需不需要吸氧。
據說這氧氣吸太多會“醉”,反而不好,就像是吃太多藥卻產生抗藥性一樣,懷歆覺得自己除了呼吸有點沉,也沒有什么特別不舒服的地方,想了想還是沒吸。
第一個景點是折多山。
西邊就是青藏高原,真正的藏區,因此這里居住著的也都是藏民。
到底是個旅游景點,觀景臺四周都是小吃攤,中央立著一塊巨大的石碑,刻著“西出折多”四字,旁邊是藏文經注,寫明海拔4298米。
據說這是從折多山上運下的天然巨石。前面有藏民牽著兩頭牦牛,供游客上去合影。
觀景臺還能向上攀爬,沿途都是經幡和彩旗,大約百米處有一個累砌成的巨大瑪尼堆。
周燕告訴懷歆,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多有鎮邪消災、祈禱祥和平安之意。
她們逆著寒風沿著石塊壘起的階梯往上攀登,經幡在一旁隨風起舞獵獵作響,遠處的山脈脊背上都是白雪,五彩的旗幟是唯一的點綴。
走過大半的時候懷歆就覺得喘不上氣兒了,頭很暈,隱隱作痛,是血氧供應不足的表現。周燕攙著她,拍她的背給她順氣兒“咱不著急,緩一緩,慢慢來,時間還很多。”
大概原地歇了五分鐘,懷歆感覺漸漸適應了。
在高原上就是這樣,做什么都要輕而緩,不能劇烈但是很神奇的,時間的流淌好像也變慢了似的。
她們爬到了山頂。就在刻著經文的石堆旁。
風很大,周燕給懷歆照相,她笑得張揚,頭發都被吹得飛了起來。
“咔嚓。”照片定格。
懷歆居高臨下地往下看山川,平原,白雪,蜿蜒的盤山公路。還有沿途譬如螻蟻的車。
每當這種時刻就會覺得自然浩大。
人類很渺小。心靈極度寧靜。
她拍了很多張,眼角都被風吹得潮濕了些許。
周燕看到另外一側有更好的角度,問她還要不要去那邊。懷歆搖頭,說“下去吧。”
她一向是這樣隨停隨走的性子,沒有什么能留住她。但是沿途看到的風景,她也永遠不會忘。
重新回到“西出折多”的石碑旁,懷歆有點餓了。
烤串和鐵板豆腐的香味滋滋地冒出來,她很開懷地買了兩盒,又要了一份酥油茶。甜甜咸咸,順滑醇厚,說不出的觀感,總之很好喝。
懷歆端著杯子拍照的時候又想到郁承。
如果不是現在還處于“不能理他”的狀態下,她是很想要和他分享的。
又這么繞了一圈,吃也吃了看也看了,兩人合計再度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