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義和蘇排兵談好條件,大家就一窩蜂似的上山了。
今年上山的人最多,居然有七十多人,而往年最多也就五十人左右,之所以來了這么多人,還不是因為村民獨特的傳遞消息的速度,必須承認,村民們傳遞消息的速度真不能忽視。
從昨天早上蘇排兵來到小木家,找羅義談上山的事兒之后,到昨天晚上,大家就都知道羅義、喬明申和他們的朋友可能和大家一起上山,而羅義和喬明申可是打獵的好手,那么他們的朋友自然也是,那么打的獵物自然就多,那么上山打獵的人分的肉就會更多,所以,上山的人烏央烏央的,甚至還來了十幾個大姑娘。知青差不多都來了。
只是小木也來了,讓人覺得很意外。尤其是后來的知青們,簡直就對小木有意見,覺得這小孩子就是來蹭肉的。換來小木一陣陣的白眼。
生產隊打獵的路線基本都是固定的,因為這也是一代一代的老輩子人踩出來的既安全、又能捕獲獵物的道路。
生產隊的打獵路線和小木常走的打獵路線截然相反。小木一向是從自家的后山出發,向東方向走,經過那片沼澤,再往東北方向走,因為那個方向兇獸居多,打個獵也是練手的機會,很過癮。
生產隊的打獵方向也是從小木家后山出發,往西南方向進發,經過老山羊溝子,那里有一群野山羊;再往西南方向走是風頭嶺,那里有野鹿群;再往山里走就是生產隊打獵的最后一個據點南山頭,那里是野豬群的出沒地。至于沿途經常有野兔、野雞、狍子什么的小家伙出沒,被大家隨手獵殺,那就是很正常的事兒了,不奇怪。
一般情況下,生產隊組織人去打獵,都不去南山頭,因為野豬出沒的地方,其他的猛獸也會經常
出現。比如狼群,豹子,熊瞎子,甚至老虎也能碰見。
可是這一次,蘇排兵對往南山頭走有點期待,可是帶了這么些人,最起碼三分之一的人是沒有戰斗力的,全去搞后勤也不現實,可是也不能不帶著,這是老輩傳下來的規矩,只要人愿意跟著一起打獵,那就多分肉,這也是本村人的福利。所以他也沒法子勸人不去。只能好好組織,爭取別發生意外。
蘇排兵在這方面似乎很強項,小木來這里這么多年,三小隊幾乎每年都上山打獵,就沒出過人命,最多有三兩個輕傷,還都能打來些獵物,在過年的時候,能給大家多分些肉。至于其他的小隊,出事兒似乎是每年都有。
七十多人,蘇排兵給分了四個小隊一小隊由他帶領;二小隊由他弟弟蘇排兵帶領,民兵排長嗎;三小隊是顧大伯帶領,這也是老獵戶了;四小隊他,他想安排羅義帶領,被羅義拒絕了,最后是蘇大花的老公王大柱帶領。
每個隊都差不多十七八、二十人左右。四個隊伍是成扇形往目的地進發。
小木對于他的指揮很不屑,隊伍里可是有一位將軍呢,至于羅義和強子,小木猜應該是少校吧,那指揮作戰,經驗豐富呢,咋就顯著他了
可老何不讓說,羅義不讓說,堅強哥哥也不讓說,小木就不說,她很聽話的。
本來蘇排兵想把羅義三人分開,打散在四個小隊里,但是被拒絕了,羅義把小木拿出來的當擋箭牌,他們要在一起,保護這個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