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達到“割席”的地步,但是見面之后的笑容里有那么一絲尷尬。
不上補習班的時候,沈佳宜放學后會留在教室學習到差不多的時間再回家。
等沈佳宜穿過操場的時候,就是一群人回家的時候,走在沈佳宜身邊的,總是靚坤。
其他滿心嫉妒的男生,會用搞怪的表情和語氣說“你們在談戀愛哦”
喘氣如牛的呼蘭曾經說過這么一個小段子“小學的時候,男孩子喜歡一個女孩子,他就傳女孩子和另外一個男孩子的緋聞,傳著傳著就成真的了。傳緋聞的男孩子你圖啥呢”
亞洲舞王尼古拉斯趙四的親家劉能說過“大人干不出來這事”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又是一年。
在1976年2月14日情人節那天,同時也是元宵節。
在彎彎的掩護下,沈佳宜和靚坤兩個人開始了一整天的游玩。
前清時的臺灣元宵還大抵和中原節日習俗相彷佛,但到了胡建偉修澎湖紀略時1759年,已可看出臺灣的地方特色逐漸形成各廟中張燈,男女出游,謂之看燈。廟中扎有花卉人物,男婦有求嗣者,在神前祈杯,求得花一枝或“亞公仔”一個,回家供奉,如添丁,到明年元宵時,另做新鮮花卉、人物以酬謝焉。
是夜,男女出游,以竊得物件為吉兆。未字之女,必偷他人的蔥菜。諺云偷得蔥,嫁好公;偷得菜,嫁好婿。未配之男,竊取他家墻頭老古石。諺云偷老古,得好婦。又婦人竊得別人喂豬盆,被人咒罵,則為生男之兆,周年吉慶云。
元宵夜的偷俗,在鈴木清一郎的臺灣舊慣婚葬祭年中行事1934年中都還有相同的習俗。只不過據鈴木的記載,所偷拔的菜不拿回家,必須放置原處。欲求子的婦女則偷拔人家的竹籬以為吉兆,因“竹籬”諧音臺語的“得兒”。
另一種元宵乞子的習俗則是“貫燈腳”,據說欲求子的婦女從燈下穿過就可望生男孩。
正月十五還有“聽香”的風俗。聽香的方法是,先在神前燒香擲筊。請示過出行的方向后,于途中竊聽他人談話,再根據所聽的容,向神前擲筊占卜今年的吉兇。
許多寺廟,也在元宵節舉行“乞龜”的活動,以作為慶祝。所謂“乞龜”,就是由廟方準備由糯米或面粉制成烏龜擺在廟前。元宵節當天可由信徒擲筊乞回,讓家人“吃平安”。乞得面龜的人家,明年元宵必須還給廟方一個更大的面龜。于是,面龜每年愈作愈大,甚至有重達數百臺斤的。至于前年乞龜后,到今年尚未還愿的,廟方都會將他們的姓名公布在墻上,俗話說龜爬上壁。當事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戲謔的對象。
相對于“乞龜”,客家人還有在元宵節“賽新丁粄粿”的風俗。每年元宵節,角頭內新添丁的人家都制作相當數量的新丁粄分贈每戶人家。另外,再做一個巨大的粄放在廟前的廣場。
另外,客家人中也盛行上元節“擲炮城”的活動。炮城是在廣場上豎起一根高度可自由調整的竹竿,上端置一方形桶,四周鉆孔,內置一小串連炮。參加射城的人,將點燃的爆竹丟向炮城,如果桶內的連炮被引燃了,就算是勝利,可向主辦單位領取獎品。
祭玄壇爺也是臺灣元宵特有的風俗。玄壇爺也稱玄壇元帥、寒單爺。傳說即商朝的武官趙公明,因善于理財而致富,民間奉為武財神。祭祀玄壇爺的神像綁在竹竿上,由四名赤膞的大漢扛著前進。據說玄壇爺怕冷,所以民眾便擲鞭炮為祂驅寒。一般相信,鞭炮炸得愈旺,當年的財運也愈旺。所以,神轎所之處,往往成為鞭炮射擊的對象,抬轎的乩童也被炸得皮開肉綻。
類似“炸玄壇爺”而規模更盛大的,則是名聞中外的臺南鹽水蜂炮。據說在光緒初年,鹽水一帶瘟疫肆虐,居民便請關圣帝君出巡遶境;以驅逐邪疫,為了助關公的氣勢,沿途便大放炮竹煙火,沒想到瘟疫果然就此此絕跡。從此,每年關公出巡時,當地人都競放鞭炮以答謝神恩。如果有人要向關公還愿,還會準備巨大的炮城,上面插滿了數萬枝的蜂炮。等神轎一走到面前就馬上點燃,頃刻之間,上萬枝蜂炮如萬箭齊發,咻咻地向人群射去,硝煙彌漫之中,只見火花響炮到處亂竄,人群驚叫走避。就是這種叫人又愛又怕的蜂炮,每年吸引了數萬人涌進鹽水小鎮,成為南臺灣著名的元宵活動。
所謂“南蜂炮、北天燈”,臺北的平溪、十分一帶,則有元宵節放天燈的習俗。
天燈又稱孔明燈,據是諸葛亮發明來作事信用的。另一說則以為天燈的外型和畫像中孔明的帽子很相似,因而得名。天燈是運用熱氣上升的原理使整個燈飄上天去。平溪、十分雖然地處偏遠山區,但是放天燈的習俗經過報導后,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參觀。有“放得越高,事業做得越旺”的說法。
平溪就是靚坤和沈佳宜的目的地。
從艋舺出發,到木柵,在木柵動物園與真實情況不符,但是不要在意這些細節看過那頭著名的大象林旺之后,再轉車到平溪鐵路線的始發站菁桐,然后乘坐老式火車前往平溪。
抬頭仰望著沈佳宜親手寫上自己的愿望、親手放飛的天燈越飛越高,隨風而去,逐漸混入其他人放的天燈之中,再也分辨不出。
靚坤說道“這盞天燈飛的這么高,你今年的高考一定會考很好”
沈佳宜說道“謝你吉言,希望如此吧現在天燈已經放了,我們該回去了。”
靚坤心想好不容易才有了單獨相處的機會,怎么能就這樣就回去
靚坤說道“坐了半天的車才到這里,就這樣回去,太不劃算了。我們可以先四處逛逛,等到天黑之后,那時候放天燈的人更多,夜景肯定會更加美麗壯觀”
沈佳宜驚叫道“那個時候肯定都沒車了,到時候還怎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