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想看什么就去看啊,童話書在最里邊。”海叔也知道她從小就愛翻報紙和童話書看,所以完全沒有疑問,直接告訴了她故事書的位置,就又低下頭繼續記賬。
但這正是筱芫想要的,于是她裝作要去翻故事書看,直接奔向最里邊。
現在書店里沒多少人,最里邊的位置更是安靜,筱芫一去到那,左右觀察了一會,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試驗。
她先是不帶東西默念“我要進去”,再次驗證了有點像圖書館的空間確實存在后,她開始第二次試驗。
這次她手上拿著鉛筆和作業本,進去的時候發現兩手空空,但是在她面前最靠近的那張桌子上,卻出現了一模一樣的鉛筆和作業本。
筱芫傻了眼,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她猶豫著上前,試著拿起筆在作業本第二頁紙上寫了一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然后兩樣東西都拿在手里,默念出去。
出去后,她第一時間翻開手上拿著的作業本,竟真的在第二頁看到了自己寫的那句話于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她連著幾次進進出出,先是重復了第二次進去時的操作,然后出來之前把紙筆放回桌子,什么都不拿。
這回出來的時候,她手上果然還是拿著紙筆,作業本里也出現了她剛剛寫上去的另一句話“你看到我了”。驗證了猜測,筱芫又開始了新的一輪試驗
手上不拿著任何東西,然后進去,依舊能看到之前的筆和作業本,她拿起筆在作業本上寫了第三句話;寫完后再拿著筆默念出去。她一出去,就感覺到手里的東西不見了,而翻開作業本后,就看到作業本上又多了一句她剛才寫的話。
經過這么幾次試驗確認,筱芫已經知道這個“圖書館”空間是不能帶東西進出的,但是想帶的東西還有想寫的東西卻能夠通過某種她不知道也不懂的方式,出現在空間里或者被“帶出”空間。
可是,試驗了這么多次,還是不能確定到底人到底能不能進入“圖書館”,反而讓她更迷糊了。她皺著眉頭想了想,又連著試了幾次,并且嘗試著能不能探索到其他區域,才漸漸摸索出
這是一個比起小說里經常出現的那種有靈泉能種植的空間,更像是一座圖書館的“空間”,雖然她進去那么多次,只是看到了書桌椅子和那頗為壯觀的環形大書架,但是剛才她幾次進出時,不經意間撞到了書桌卻沒感覺,然后發現環形大書架后邊隱隱露出一角,像是其他不同樣式的書架。
這說明還有許多等待她去探索的空白之地;而明明撞到了書桌卻沒有感覺痛,直到出來才反應過來,說明她應該是意識進入空間,按照大多數小說電視劇的經驗判斷,不痛就是在做夢;這么想著,筱芫下意識掐了自己一把驗證猜測。
“嘶好痛”
離開空間就能感覺到疼痛,在里頭寫東西能同步出現在現實里,然后在里頭不會有痛覺,由此可以推斷出結論她是單純地用意識進入空間。
挺好的,適合現階段沒有什么獨立空間的自己,而且在里邊寫東西也不用擔心做無用功。
剩下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時間流速。筱芫立刻出去看書店唯一的時鐘,記下時間,下午五點零七分,隨后回到之前的位置,拿著一本書,進入空間。
果不其然,她出現在圖書館空間的時候,眼前的書桌上正放著寓言故事她拿著的那本書。這本寓言故事不是很厚,按照她的閱讀速度,半個小時以上,一個小時之內就能讀完。
因為現在沒有手機或者手表,圖書館空間里似乎也沒見到有計時的工具,所以她只能根據這個來大概計算兩邊時間流速是否不同。
她看完書,離開圖書館空間后第一時間確定了時間,距離她進去不過過了五分鐘,這也就是說兩邊的時間流速比至少是1:6,甚至可能更多。真是個好消息
筱芫十分滿意自己得到的結論,看了些時間,趁大姐二哥沒來接她之前,再次進入空間,開始正式探索自己這個圖書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