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用上衛生巾之后,雖然還是煩躁,但是卻舒服了許多。尤其是不耽誤上班工作,這讓徐思進媽媽不停給自己的同事們推薦。
“我們領導說已經進了一千包,跟京市的廠子也說好了,往后就是每個月固定進貨。”
錢晴試探著問:“那一包的價格是”
徐思進媽媽理所應當說道:“就還是一塊錢一包。”
錢晴在心里盤算,供銷社這個價格的確比較貴,成本進價應該是在不到七毛錢,進的多應該會更便宜,就算是加上路費,一包也越不過九毛錢才對,這怎么上來就是一塊。
要知道,人都有一個很奇怪的心理,就是對于價格有個整數估量。九毛錢到一塊的距離明明跟四毛到五毛的距離一樣,但對于很多人來說九毛跟一塊就是兩個考慮層面。
錢晴不去揣測供銷社這么干的想法,而是在心里暗暗下決定,既然是要走薄利多銷的路子,那她就降價
一包衛生巾只要有一毛錢的賺頭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讓徐阿花把衛生巾鋪開。
她要把下游的渠道拿到手。
也就是說,經銷權。
現在國營廠肯定不會動這中想法,因為錢晴就是個進貨的,她能進,別人也能進。
但進貨這中事太麻煩,有些小店根本要不了那么多,而且衛生巾也很特殊,很多店未必會接納。
錢晴想的是,她要做只賣衛生巾的經銷點。
y市的就放在梧桐大學,不管是散客還是有的店看中了中間的利潤差價來進貨,她都賣。
她不追求利潤高昂,只卡在一毛錢的利潤上,想要跟她競爭的人去國營廠進貨不劃算,進回來一毛錢的利潤相比其他商品掙的太少。這樣就沒有人跟她爭搶市場。
錢晴還留出了別人的利潤空間,有的小店想要買回去再賣,那從她這里進貨比跑廠子更方便。
這樣子鋪開,等到了一定規模,錢晴就能拿下某個地區的代理經銷權。
再過幾年,掌握了下游渠道的她,不管是要開自己的廠子還是一直做代理,積少成多都是可觀的一筆收入。
供銷社跟她沒有辦法競爭,供銷社的大頭根本不在某一個產品上。光看這次就知道,廠里給供銷社下的命令很明白,衛生巾的推廣主要是為了婦女衛生和疾病預防。但供銷社還是上來就定了一塊錢的高價。
是,錢晴賣的也是一塊錢,但錢晴的衛生巾進價就是一塊錢,而且除了初期在油田上送出的一批衛生巾,她的貨全在衣服店里半賣半送了。
現階段還在推廣,定那么高價格是嫌自己客人太多了是嗎
錢晴還在腦子中思考怎么把衛生巾的經銷點弄的更好,臺上李紅梅已經拿起了話筒喂了幾句,正式宣布大會開始。
首先就是婦聯幾個領導挨個說了兩句話,后面就是請來的醫生從各個角度來說明婦女衛生的相關內容。
剛開始臺下還算得上是一片和諧,講到要用衛生巾來代替月經帶的時候,下面就傳出了各中議論的聲音。
“前面講的還挺有道理,這咋突然就說不讓用月經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