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念頭在錢晴腦海中存在很久了,y市畢竟還是太小,晴月的店鋪開了三家已經算是極限,再開也不會掙得更多,還要搭進去裝修的錢。
省城就不一樣了,雖然省城的競爭會比y市大的多,而且那邊除了老丁一個朋友之外也沒什么認識的人。但省城的人口基數也大啊,隨便開一家店,掙錢不掙錢另說,但只要地段好,做不下去還可以租出去,怎么算都不虧。
而且錢晴還不打算只買一間門面,她想多買兩間。徐阿花跑衛生巾的渠道,省城肯定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到時候自家的房子做代銷點,首先就省去了租房的那點支出,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投資了。
還有錢母的辣椒醬和她姐廠里出的東西,賣給來進貨的自然可以,但同理她賣衛生巾。渠道都是依賴別人,人家往哪個地方賣就往哪個地方賣。說不定一股腦都賣去一個地兒了,別的地方還分毫不知。
這樣亂七八糟的賣法,什么時候能擴大規模
所以錢晴覺得還是最好自家開直營點,廠子里的貨運一部分過去,不論是批發還是零售,都是自己控制商品流向的方式。
錢晴這么跟周皓一說,周皓也贊同。媳婦雖然不愛讀書,但做生意的直覺還是準的。
的確是這樣,就拿錢雨去年的粉條來說,來進貨的人壓根沒有什么品牌觀念,進回去就是賣。
顧客買回去吃著好吃,念叨的也不是說倩雨粉條廠的粉條有多好吃,而是會說“市場上那誰家攤子上賣的粉條好吃”。
品牌有了,但是傳不出去。下游渠道賣貨不會幫你打廣告,因為對方大多數只是沖著有賺頭來進貨。等有比你更便宜的貨源出現,那對方很可能會忽略口感轉而去進別人的貨。
如果有競爭對手打價格戰,那多半最后是要被擠兌的做不下去。
所以從廠子直接開直營店,這倒是個好辦法。可以把品牌直接對到普通的顧客,也不用擔心受到渠道影響。
“媳婦,你也考個大學念念吧。”
他媳婦這腦子,不讀書真的虧了。
錢晴搡了周皓一把,說正事呢,瞎扯什么。
于是周皓說回正題。
“你錢還夠嗎”
錢晴:
的確,她這陣子真的沒少花,買房子裝修,買房子裝修,簡直永無盡頭。有點錢就要花出去,這會兒還說去省城買房。但她手里的錢其實已經預定好了,等過幾天去提一個冰柜回來的。
時間已經到七八月了,今年她倒是沒去賣冰棍,但錢母的小賣部占著那么好的位置,不賣點冰棍可惜了。
所以她打算進個冰柜回來,就放小賣部,這樣也不用擔心冰棍進了會化,只要每天晚上趕著冰棍廠下班去進點回來就行。
而且有了冰箱,往后家里的生活條件也能往上漲漲,不然大夏天的食材總是放壞。
除開冰柜,周皓還提意見弄個洗衣機回來。
他們新搬的這個樓排水比原來的樓好,家里就有衛生間,洗衣機也能裝家里。周皓這半年上學上班,時間上確實比較緊張,錢晴也經常需要到處跑,回家時候倆人都累的夠嗆,洗衣服就成了個麻煩事。
錢晴掰著指頭一算,現在其實她每個月的利潤并不少,三間晴月的店鋪,每個月至少能掙五千塊左右。當然也有旺季的因素在,這個數到了后幾個月會下降些。
梧桐大學小東門,每個月收租能收個五百多。
衛生巾現在主要是梧桐大學那邊賣貨,因為油田這邊的宣傳做得好,所以接受的人越來越多。但衛生巾的掙頭也少,徐阿花去京市進貨是六毛一包,她賣七毛五一包。除開運費人工,掙的可能一個月就幾百。
小賣部還好,一個月也能有幾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