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第二天做完了中飯,就去供銷社轉悠。
雖說回城之后在小叔家住了一兩年,但到底現在已經搬出來了,空著手上門不像話。
自從放開做生意的限制之后,供銷社就冷清不少。但這年月的吃喝還沒有充盈到跟后世一樣,一個大超市里什么都有。尤其是吃的上面,大多數人家的餐桌還是依著時令來。至于什么大棚蔬菜,這時候更是少見。
賣菜的街道到了中午就基本沒多少人,這樣半下午還想買點吃的,就還得上供銷社去。
羅秋挨著柜臺轉悠,供銷社也分大小。大的供銷社賣的樣數多,什么布料衣裳,吃喝副食,都是齊全的。小的供銷社一般就幾個柜臺,賣的東西也分地方。
比如現在羅秋來的這個供銷社,就是賣副食最多。
羅秋晃悠了兩圈,挑了半斤腐竹,一斤粉條,半斤的黑木耳。
柜臺后面梳著大辮子的姑娘,鼻孔朝天,拿著草紙隨便給她包了幾下。
“兩塊五。”
羅秋掏了錢,這姑娘草草數了一遍就收下。轉頭又跟旁邊柜臺的人說笑起來。
這個態度,怪不得過幾年的供銷社被街頭巷尾的小店們擠兌的過不下去。
羅秋拎著這幾樣干貨,順著街道走。
已經是深秋了,z市這里的梧桐葉潑潑灑灑,倒了一層在地上,就跟街道穿上的新衣一樣。
羅秋踩著梧桐葉,走過一片高墻,聽見里面傳來一連串的號子聲。
高墻里面是一所正師級軍校,恢復高考之后改制,全稱羅秋也沒太記,左不過就是某某士官指揮學院。
這所軍校的占地面積極大,羅秋走了好長一段,才走到這所學校的大門口。門口正對那條街,再走上十分鐘,羅秋折進一道小胡同。
青磚院墻,門口蹲著兩個小小的石獸,大門上的銅環還是新上的漆,連門釘都是去年新換的。院子里的竹子往外探出頭來,郁郁蔥蔥,昭示著這里的舊宅重新煥發了生機。
敲了門,不一會兒就聽見有歡快的腳步聲。
“小秋姐”
羅秋忙接住撲上來的堂弟,在手上顛了幾個來回。
“真好,多多又長高了。”
才七八歲的小男孩,眼睛亮晶晶的,臉頰上笑出一個酒窩“我都等你好久啦”
羅秋牽著他的手進門,藤編的籃子拎在另一只手上。
“是嗎是想我,還是想我做的飯”
眼珠子滴溜溜一轉,多多嘴甜得不行“想小秋姐,也想小秋姐做的飯,最想小秋姐做的炸雞排”
“那多多得再努力一點,下次姐姐給你做炸雞排。”
小嬸許余從里面走出來,手上還握著一本書,聞言就笑“別慣他前幾天還考了個紅燈籠回來,不及格還吃什么炸雞排。”
多多吐了吐舌頭,徑自拉著羅秋去看他在學校做的手工。
等到金烏西垂,羅秋也跟著小嬸進了廚房。
“喏,這就是你小姑寄來的葡萄酒,上面還都是洋文,我也看不懂。”
羅秋接過來兩眼,瓶子上的法文叫人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