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三娘搖頭笑道“我這點微末道行,哪里敢在妹妹面前班門弄斧妹妹當日在柳葉派輕功驚艷武林名宿,去年擊殺采花大盜和擒拿妖道為民除害的事更已經名揚武林。”
書穎說“咱們姐妹都不互相吹捧了,還是喝酒吃菜吧。”
龍三娘也覺甚善,與書穎杯盞往來,她又談及現在龍翻云病情好轉,雖然不可根治,但是能鎮一鎮青龍堂的人,她也不用被架上去當幫主了。
書穎放下心來“那就好了。姐姐若是肖似伯父當年,他傳大位于你,你也能像他當年一樣創下自己的基業。”
龍三娘贊同“我也這么想。如今也只有與妹妹一起好好干了,只盼早一日自立。”
龍三娘雖然自小出門學藝,在家不曾受到苛待,但是她也感覺到父親的執念,她將來就算出嫁,也不可能帶走多少嫁妝。
婚姻大事自古講究門當戶對,她本就是草莽出身,又沒有多少嫁妝,其實是高不成、低難就。比如像葉家、柳家這樣的子弟,其實她都難配得上。
枉她也算花容月貌、武藝出眾,難不成還要委身程南那樣的男人嗎
龍三娘細思極恐,也想給自己爭一爭命。
書穎在揚州留了兩日,龍翻云從南京回來了,又是盛情設宴款待。書穎這時已經寫了信回去了,龍三娘的人也打聽出了兩家揚州的胭脂作坊、兩家綢緞坊和幾個制作頭花的老師父。
書穎和龍三娘就以京城殿中省皇商和神龍幫大小姐的身份走訪這幾個作坊,受到了這些手工作坊主的熱情款待。
得到胭脂樣品和報價后,兩人討價還價一翻再得新的報價,書穎心頭一對比,好家伙,原來當皇宮采買商這么賺錢
她這樣品是從作坊庫房中抽取的,質量跟宮中普通胭脂差不離的,可是宮中的賬上是這個價格的三倍
當今皇帝早年雖然受太后壓制,但是他在妃嬪上卻不少的,只不過估計種子不好,只生下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年紀大后于女色淡了,李皇后死了,因為張貴妃生了唯一的皇子才掌了后宮。
現在宮中有一千六百多名宮女和一千四百多名太監,與正史上的明清時代相比不算多。
但是這些人的吃穿用度也是一門極大的生意,如果加上宮中的主子用度則更加龐大。
宮女用的普通胭脂最便宜的只要五十文一盒,稍好的有一百文、兩百文的,貴一些的加了美白藥材和珍珠份就要五百文或者一貫了。
這些等級的胭脂的盒子也不一樣,越貴越精細,貴的胭脂在包裝上也花了一些錢。
普通宮女用不了那么貴的,書穎盤算著采買胭脂的生意,就算賺一半的利潤,一年也就賺三四百兩銀子。這果然是小本生意呢還是得在自家鋪子和各家女眷中推薦化妝品,擴大生意才行。
書穎談好了胭脂的合作商家簽了契約后再找布坊,她還沒有拿下這個宮中采買的生意。但是不妨礙她探一探布坊行情。
反正家里的下人也要用到,她就借此在布坊大宗采購了一船的各級下人制衣用的布匹,通過討價還價也探到當下絲麻棉紡織行業現狀。
當下棉花剛剛傳開,還沒有大行其道,平民主要穿麻布粗衣,而富人則穿綢緞、毛皮,古代因為生產力的關系,制布成本要高得多。
一匹普通的綢緞賣出十貫錢都很尋常,如果是帝王后妃穿的上好綢緞則更貴。帝王特殊使用的極品織錦,一匹布也許要織上一年,價值幾千兩也不在話下。
書穎真正了解這些行情,只覺古代的“高訂”與現代那些價值幾百萬的高訂相比也是不惶多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