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想到今年皇帝在封筆之前的最后一道圣旨是罷免劉光的吏部尚書之職的。圣旨在第二天一早就到了劉家,由安公公親自送來宣讀。
并且安公公還傳了趙瑋口諭廢后既然不能在劉家好好生活,不想重新嫁人,那就去靜思宮養老。
劉綰綰大驚失色,劉夫人攔在女兒跟前想保護女兒,但是幾個侍衛隔開母女,兩個太監架起劉綰綰就走。
皇甫元均奉命帶著幾個侍衛督辦此事,責令劉尚書限期三日搬出尚書府。帝王一怒,劉尚書這個年都不能好好過了。
皇帝數年前收拾李家時用了雷霆手段,但他面對文官時就算固執己見也素來寬仁,這時卻趕在年關封筆時下這樣的旨意,實在驚掉人的下巴。
滿京劉尚書的門生都不知所措,原來一直想投入劉家賬下的王知敬更感覺前途未卜。
這日玉敏從柳家回娘家串門子,就和韓泠泠、張丹娘玉堂媳婦一起做小孩子的衣服。韓泠泠懷有四個月的身孕,孩子的衣衫鞋襪都已經準備了一些,但她還是喜歡自己做一些。
玉敏一邊縫著小衣服,一邊感慨“先帝駕崩前后,劉家何等赫赫揚揚我們家那時遠遠不及。先帝當年能賜婚,可見劉光也是有幾分能耐的。怎么到了皇上廢了劉氏之后,就看不清皇上的意思,竟把自己一家一族的前程都搭進去。”
韓泠泠仗著“重生記憶”,比玉敏更了解劉家,輕笑道“不過是仗著功勞,自覺是文臣之首就想拿捏皇上唄皇上廢劉氏時對他們加恩,彌補虧欠,他們就理所當然一直認為皇上虧欠他們,就認不清自己了。”
韓泠泠“重生前”的劉家也是這樣,劉綰綰也進宮了,當了趙玨的惠妃,在裴家沒有功高震主前,劉家與裴家一文一武,分庭抗禮。
劉光在朝中文臣中門生遍布,趙玨那人不知是性子原因還是因為他并非先帝親兒子,所以開始時重視拉攏眾臣。反正劉家那時候也養大了心,不太看得清自己。
直到裴家功高震主,劉家氣焰消停了一些,趙玨之后任用寒門將領架空裴家、又用劉光來打倒裴氏。劉光升為平章就更覺自己勞苦功高了。
劉綰綰在明妃在世時和裴若萱結盟弄死明妃,但是明妃死后又和裴若萱不和。在裴家覆滅時,劉綰綰猖狂了一些時日,劉光都覺得憑自己的資歷功勞要當國丈了。
但是沒有過多久,王知敏進宮了,拿著明妃當牌坊,將后宮妃嬪都收拾了。趙玨也任王知敏收拾劉綰綰,之后借劉光貪腐弄權與明妃被劉綰綰所害罷了劉光的相位。
劉光被罷相后兩年,趙玨又任用出身穎川王氏遠支的王甫為參知政事,第二年拜相,開始主持變法。
韓泠泠想起“重生前”的糟心事,難免感慨,撫了撫微微隆起的小腹,她更珍惜現在的幸福。她覺得老天爺待她不薄,當時幸好爹爹的官位資歷不及劉光,爹爹的門生則更少,而且她比劉綰綰小幾歲。
不然先帝將她賜婚給皇上,她哪里還能這么幸福,擁有如意郎君,好相處的公爹、小姑、小叔子,和深愛的丈夫有了孩子。
卻說玉敏聽了韓泠泠的點評,想了想道“這就像我做生意,我要是借過別人的錢,后來我還了,他卻天天表露出我還欠他錢,我的心情估計不太好。既不想再借他的錢了,只怕再也不想往來。”
韓泠泠回神,嘻嘻一笑“好像也是這么個道理。習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先帝當年對他破格提拔,先帝有心腹可用,劉光一介布衣走到位極人臣,雙方利好,算不上先帝欠了劉家。劉家卻不知進退,將這天下當作自己的,好像人人都欠了他們一樣。”
張丹娘停了一下手中的活計,道“進退二字,我等局外人看得清、說得容易,可是到了他們身上卻哪里那么容易古時的呂不韋、長孫無忌不都是如此”
韓泠泠不由得譏笑“憑劉光也敢和呂不韋、長孫無忌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