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文官主將帶天武軍裴延慶所領部隊,原被李家把持、神機營去支援西軍。
書林也向趙瑋請過戰,但是趙瑋否絕了。天武軍和龍衛軍都是趙瑋除掉了李家及其黨羽后收回手中的,任用了妹夫裴延慶和大舅子葉書林。
一方面,趙瑋不太愿意把兩支禁軍精銳都調離身邊,他的侍衛親軍雖然也是親信,但是他不會讓其一家獨大。
另一方面,大軍調動,需要糧草為基礎,如果目前的糧草只能支撐一支大軍調動,自然是調在西北有基礎的裴延慶去更好。
趙瑋任命葉世釗負責糧草、醫藥、軍械調運的事,如葉玉堂這樣的新晉文官兼世家子弟就負責了荊湖一路的糧草支援。
書穎只得還請了柳墨卿幫忙,保證運糧的路上少出差錯。他的江湖名望,不但可以讓江湖人少添麻煩,若有貪官從中做手腳,消息也靈通一些。
書穎則在軍械坊督造改良新配方的火藥,然后讓后勤官員陸續運去給天武軍的炮兵營和神機營。她雖然想去前線看看,但是趙瑋不可能同意。
西朝大軍連攻數城抵達蘭州,逃到此城的裴家軍殘軍和徑原禁軍合力抵抗西朝大軍三次強攻,終于等到朝廷大軍支援。西朝將領嵬名氏見己方銳氣已盡,對方有了支援而士氣大漲,鳴金收兵。
援軍快馬加鞭趕來本是疲軍,很多輜重都落在后頭,此時西朝愿意退兵,也正合己意。
休戰一日后,大周的后續輜重都到了,連經略使蘇沅和副使王甫的車駕都趕到了蘭州。
京中來的兩萬天武軍精銳和和兩千神機營都在休整適應,王甫則調動物資補給各軍,安撫后方的百姓,安置傷員,派出斥侯打探敵軍消息。
到第三天時,西朝的后續援軍也到了,便集結在城外準備發動第四次大攻。
天武軍和神機營打個配合,由天武軍的四門大炮與神機營先打頭陣,再由裴延慶率天武軍列陣進攻。
無論是天威大炮還是小山炮都在盾牌兵的護衛下排在護城河己方一邊,方便打完就撤回這些寶貝。
等到三百步外的敵軍發起強敵,大周方號手一吹發炮號音,先由總共十門的天威大炮的炮手們行動,瞄準、調整諸元、裝填、發射
銷煙一起,聲如山崩地裂,頓時就在敵方大軍中炸開了,一時人仰馬翻。
自第一炮起,接著第二炮、第三炮、第四炮陸續開炮了。
西朝大軍挨第一炮時還有僥幸心理,除了已被炸死、炸傷的人之外,余者仍勇不可擋地朝前沖鋒。
挨了近十幾炮后,還活著的人已經有些膽怯了,但在前鋒將領的喝斥下繼續發瘋一樣向城樓沖去。
用血肉之射是堵不住炮口的,西朝將士的悍勇只是送上更多的性命。這也不怪他們,他們就算見過漢人將火藥用于軍事,但是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熱兵器在戰場上的應用。
各門天威大炮又奉命仰角射,以便打到七八百步外的等待進攻的敵軍和敵將,而沖擊到一兩百步外的敵軍則交給了小山炮解決。
蘇沅、王甫、裴延慶和涇原軍節度使張文俊等登上城樓觀戰,眼見著敵軍在轟隆聲后就人仰馬翻,血濺十步,包括裴延慶在內都覺得殺傷力可怕。
張文俊嘆道“這是何等神兵利器,那西朝狼軍和番軍根本無可抵擋呀”
裴延慶微笑道“這是皇后娘娘發明的天威大炮,對付西朝和北朝的騎兵陣最好了。”
在天威大炮打七八百步外,山炮打一百五十步外的配合下,只有少部分敵軍沖到百步,他們也會死于火銃的彈丸之下。
敵軍終于發現沒有破解之法,鳴金收兵,什么箭矢、云梯、攻城的利器都還沒有見著,他們就敗走了。
張文俊想到之前艱難的守城戰,像是有一種微妙地不甘心“他們就這么走了”
裴延慶也嘆道“我也還沒有等到帶天武軍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