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穎交代了軍械廠的事之后,又召見了父兄,讓他們好好輔佐皇帝。書林聽說她能去西北瞧瞧,十分艷羨,但他如今身在軍中,軍令如山。
趙瑋雖然要她少管閑事,少插手前線戰事,仍然賜了金牌給她。其實憑她的身份,雖然不方便調動禁軍,但是她身在什么地方,西北各軍不敢放任不管。
趙瑋雖然想派婢女和太監跟著服侍她,奈何都被她嫌棄武功太差,只會拖后腿。
趙瑋可以向外國派出使臣,手中卻無一個可以派到她身邊的得用之人。
最后只好讓她看顧著點柳非青,因為正是她提議讓柳非青押運最新生產的軍需輜重去西北。她有個掛念,也不會在西北捅破天去。
書穎還真的不得不得關照押運輜重的龐大隊伍,所以一路也不會離他們太遠。
二月的西北還春寒料峭,不見草長鶯飛和春光爛漫。因為西朝大軍已到六盤山,進入關中以來就顯得處處肅剎。
到京兆府時,聽說蘇相公率諸軍在渭州一帶布防,不讓西朝大軍進犯。
書穎心想裴延慶估計是打回涼州去了,就算神機營后續的炮彈缺乏,他們往涼州方向接連打回地盤,除了西朝嫡系之外的番軍應該得到鎮懾了。
此時既然西朝主力打到六盤山一帶,書穎便命柳非青所率的侍衛親軍和旗下押運廂軍和民夫押著彈藥、醫藥往渭州支援。
柳非青等幾個校尉都是書穎的“軍校”學生,現在侍衛親軍的人都會用火銃,炮就算打得沒有神機營好,但也不算兩眼一抹黑。
幾尊“天威大炮”實在太過沉重,不便運輸,書穎就命一部分人先留在京兆府,帶著便于趕路的山炮、火銃及輜重趕往渭州。
此時正有不少大軍集結在渭州一帶,京城侍衛親軍帶著火器趕來仍然驚動了蘇沅。
蘇沅聽柳非青說她微服來了,便親迎到她休息的營帳外,書穎接見了他,詢問起戰事。
蘇沅不敢隱瞞,便道“我等在渭州設防幾日,尚未見到西朝主力大軍。但想西朝在蘭州一線接連失利,他們要防備天武軍、裴家軍、神機營和涇原軍,不敢孤注一擲。”
書穎斟酌幾分“除了嚴守渭州一線之外,還要防范西朝從延綏一帶東侵。此時情勢未見明朗,渭州一線,我軍不可冒進,若中敵人誘我軍深入的計策就不妙了。”
蘇沅道“娘所言甚是。裴將軍在蘭州一路打得順利,等回師來援,可夾擊敵軍,我等決不冒進。”
書穎聽說他們不會冒進出城,總算放心一些。西朝的騎兵畢竟強于漢軍,西朝皇帝號稱十萬大軍南來,就算數量虛報,也有七八萬。
大周軍近二十萬大軍分兵防守各城,現在能集結的機動精銳不多,若是冒進追擊他們是要吃虧的。
書穎解釋“因為神機營出京,我為朝廷新鑄了一些火器,可惜時間緊迫,未在軍中大肆推廣,皇上才派我帶侍衛親軍來緊急支援西北戰事。”
蘇沅雖聽說過書穎的很多傳言,也見識過她的本事,但她從前在京時不曾代皇帝處理過政務,此時遠在西疆也不干涉他的經略權力。
所以為人正直的蘇沅對她的印象不錯,拜道“娘娘天縱之姿,又深明大義,這是皇上和大周的福分。”
書穎面容和藹“我平日雖有好勇斗狠之時,到底是后宮婦人,軍政大事自然由皇上和朝中大臣決斷。皇上托負西疆大事給蘇相公,只得請蘇相公挑起這擔子,為君分憂了。”
蘇沅可不敢小看這位天縱之姿的皇后,更挑不出她的錯處來,她不會干涉軍政大事,他做事方便多了,但是壓力也大了。
蘇沅又提議“邊疆簡陋,臣令渭州知府安排些人來照料娘娘起居。”
書穎擺了擺手“我少時多年獨自行走江湖,不是什么嬌弱女子。我能自己解決生活上的事,蘇相公不用擔心。總之,蘇相公忙你的就行了,我若打聽到什么消息,自會去找你。”
書穎送走蘇沅,就在驛站自行洗漱后休息一夜,第二天就打扮成江湖女子后便出城往六盤山方向行去。
幾萬大軍集結,必定需要逐水安營扎寨,否則人和牲畜都無法生活。
書穎非常懷疑,因為離消息傳到京里快半個月了,如果大軍真到了六盤山,他們就已經在那扎營了快半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