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議定要打折姜會,只有商量著用最小的代價達到最大的戰果。柳非青說用火炮強攻城,又有一位將領說西朝可能會仗騎兵優勢出城應戰。
忽然飛云寨的馬五郎到了這一帶與蔣二郎、白六郎匯合,白六郎引薦馬五郎到了書穎大帳內,此時書穎正與諸將議事,聽說飛云寨有消息送來,連忙接見。
飛云寨已經摻和進朝廷征戰之事,又驚聞書穎正是名聞天下的葉皇后,馬五郎也不像當初桀驁,依禮參拜。
“草民參見皇后娘娘”
書穎笑道“馬五哥快快請起”
書穎又賜座,讓人上了茶水,馬五郎謝了之后,飲盡一碗茶水,才道“草民失禮了”
書穎搖了搖頭“我等出征在外,不拘小節。不知馬五哥有何緊急消息”
馬五哥道“不瞞皇后娘娘,草民的母親是羌人。不知我所報的消息,娘娘信不信我”
書穎哈哈一笑“漢人的史書記載,我們華夏族的祖先炎帝、黃帝、夏禹、周文王都是羌人。一些羌人部落至今還流傳著我們共同的祖先大禹出生、婚配、治水的事跡。
羌人一些部落遷到黃河流域,發展出獨特的文明有了華夏族,華夏族傳承發展千年到了漢代,才有了漢人。我朝討伐西朝并非為漢、羌之別,兩族和和氣氣交朋友、互通有無才好呀。
嵬名氏前有反叛是為不忠,今又背約再次興兵是為不信,造成邊境不寧、百姓苦難不仁。皇上忍無可忍,才立志消滅這股不忠、不信、不仁的叛逆,并非要消滅所有的羌人。
皇上對漢、羌以不同的法度治理,是為了尊重各自的傳承、習俗、信仰,這就與漢人不會插手他姓家規和祖宗祭祀一樣的道理。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若是講信用和道義,漢人、羌人又有什么區別呢”
書穎的態度讓馬五哥放下了心。馬五郎因為母親其所出部族還屬于西朝,他總覺不便幫任何一方。這個時代主流上還是從父系,加之他們飛云寨兄弟的份量,他才決心跟兄弟們一心。
蘇相公道“西北歸附本朝的蕃軍很多,都能征戰善戰,我朝尊重蕃軍習俗,但一樣倚重,像府州折家就是蕃軍。馬兄弟也不必在意自己母親是羌人還是漢人。”
馬五郎才稟道“我母親是羌人,十年前我借此與母親娘家部落開通了生意往來。上一代酋長不得不歸附西朝,此次南征他們部落也隨軍來了,此時正是駐守在折姜會的一支軍隊。
我在西朝北逃之前進城,后來就藏在城中,幾日前西朝主力回撤,聽說西朝皇帝駕崩,軍中大亂。
西朝禁衛軍部分主力護送西朝皇帝遺體回興慶,留了少部分禁衛軍和一些歸附部落軍隊沿途鎮守各城。
那部落酋長瓦拉就守在折姜會,酋長聽說我去見了生意聯絡人就見了我。我借此機與他分說兩朝之戰的情勢,他本就心慕中原,有意歸附南朝,只是不知南朝朝廷是什么態度。”
書穎沉吟一下,才問“他若是迷途知返真心歸附,我朝自然歡迎,若有前怨,朝廷也繼往不咎。不過此等大事,我和蘇相公必須與他們部落的主事人員商議細節。”
馬五郎道“娘娘若肯接納他們,草民愿再跑一趟,只不過需要娘娘的信物,他們才會派重要人員來南朝大營。”
書穎取出剛剛物歸原主的寶劍“這是我多年佩劍,上有我靖安侯府的族徽和柳葉派的標記。我親書一封信件,你以我的佩劍做信物把我的信轉交給瓦拉酋長。”
書穎文武雙全又貌若天人,早年就負有盛名,文臣武將也不敢以她是女子而輕視。這會兒行事大方豪邁,大家也都心服。
書穎就讓文書研墨,提筆寫一封親筆信,交給馬五郎道“馬五哥,你見到瓦拉酋長后將我的信翻譯給他聽”
馬五郎道“酋長的二公子通曉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