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南朝人的奸計。張指揮使對皇上忠心耿耿,如何會與南朝暗通款曲”頗超阿綽搖了搖頭,但是他內心卻對往利氏的背叛感到背脊發涼。
野利護都此時人在屋檐下,并不亂發表意見。正在這時,聽到有八百里急報傳來,頗超阿綽沒有趕走野利護都,讓傳信兵進來。
那傳信兵進帳跪下,奉上戰報“報告都統軍,西壽保泰軍司大敗”
頗超阿綽不由得大驚“裴家軍打了那么久,如何還有余力東進攻打西壽保泰軍司”
那傳信兵泣道“將軍,軍司精銳跟隨陛下南征未歸,那裴家軍卷土重來,西邊幾個部落復叛,一起東進攻打我軍。而且南朝還有極厲害的火器,我軍那點兵力根本就擋不住。”
原來王甫文臣、裴延慶、皇甫元均等人在西線也是剿撫并重,威懾各大部落,極重節儉彈藥。
裴家軍在涼州邊境經營多年,對涼州邊境的各部落也了如指掌,他們在威懾之后就重招降,再驅使蕃軍攻打城池或者也用理應外合之計。
南朝“夜襲”西朝南征大營,西朝皇帝駕崩的消息剛傳到西線,南朝大軍和歸附蕃軍士氣大陣,遂決定奔襲攻打還不到一半兵力的西壽保泰軍司。
這時神機營才發了幾炮、幾槍,西壽保泰軍司之下的兩百鐵甲軍當場崩潰,歸附蕃軍騎兵不少,負責之后的沖擊穿插,西朝兵敗如山倒。
書穎也后一步得到西線取得空前大勝的消息,全軍上下士氣更盛,這時諸將紛紛請戰,書穎卻表示還要等一等。
等到飛云寨的人回來,他們也只探查到頗超阿綽兵力也不滿員的消息,并不能靠近軍營。
書穎派了俘虜漢人小校送勸降信給張棟,張棟看后一開始面露不屑,派人將信使拿下關押起來。
可是當西壽保泰軍司大敗的消息傳來時,他不禁動搖,命親信將那來送信的信使帶上來詢問南朝軍力。
信使先因為被關押的事不肯說,之后反應過來,以為之前張棟的態度是做戲,便想為更強大的南朝立下功勞,真能得到去南朝做侍衛親軍八品校尉的機會。
這個年代,武進士的也就是八九品的校尉,若能在侍衛親軍中歷練,前程還是不錯的。他當俘虜時聽說南朝禁軍的待遇比西朝同級武官要好得多,而上三軍的待遇是最好的。
信使雖然不太了解詳情,也把南朝大軍的兵力、士氣、戰斗力往強上說,只說南朝已不是原來的南朝了。
“張將軍,皇后娘娘乃九天玄女下凡,武功天下第一,攜十萬精銳大軍而來,以靜塞軍司三城士氣低落的不滿四萬人如何能擋當日皇上南征率了八萬精銳大軍,南朝派少量奇兵夜襲,皇上都弄得駕崩了,將軍現在又何必枉送性命呢
現在歸順南朝,皇后娘娘視你為起義將領,若是她發兵打來,你若兵敗了,就算保下性命回了興慶,又能得到什么結果呢先帝不在了,你若兵敗,手底下就沒有了兵,興慶朝中貴族何人能保你原來的官位
往利氏起義后,皇后娘娘上奏南朝皇帝陳明其功勞,保薦瓦拉酋長做團練使,還允他們用折姜會的俘虜補充兵力,實力反而更強了。”
這信使的話這時都說到了張棟的內心深處的點上。此時西壽保泰軍司兵敗,他沒有絲毫信心了。
他是漢人,不像是西朝幾大部族貴族,先帝在時還好,能以他的才能提拔他,也用他這種沒有深厚根基的人平衡大部族的勢力。然而先帝不在了,他就被挖了根了。
張棟的母親、妻兒還在興慶,他如何能丟下他們不管。他左右為難,忽說“我不為難你,不過我能否請你代我給皇后傳信”
信使覺得他愿傳信給皇后就是有歸降的意思了,傳信回去時等于完成任務,他就等著去洛京做官了,于是欣然答應。
張棟打得好算盤,信中言辭禮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