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當即上奏,將新青苗法推行全國,以百姓之困頓。
書穎又問蘇沅的意見,蘇沅奏道“娘娘英明睿智,新青苗法實施起來比原來的順利一些,可是這兩年仍然有些情況。雖然有商家配合,但有些地方富戶卻對此項新政熱情不高。
民間本有借貸之事,所獲之利高于青苗借貸,許多長期經營此生意的商人龜縮。還有些商戶實在沒有錢可借,下層官員為創政績而強迫,手段過于粗暴。”
書穎點頭“朕也猜到了一些,新法雖然令官府工作量大為減低,可是實施起來仍然不能盡如人意。淮南東路尚是富庶之地,淮南東路百姓還比較知禮溫良,尚且如此,放到別的地方,更難有成效。”
王甫堅持“太后娘娘,變法之事不可瞻前顧后,必須刮骨療毒,下定決心,才能上行下效,貫徹到底”
書穎擺了擺手“王愛卿誤會朕的意思了。朕不缺少變法之決心,縱觀歷代興衰變換規律,那些分裂小國且不論。如兩漢四百年,唐朝被安史之亂一刀切兩斷,是以盛世太平興不過百余年。
我朝便有西北之勝,在軍事上已經四方無敵,可是常言道禍起蕭墻,我朝如今最大的危機不是外敵而是內政。冗之患、財政之患不解決,朕便發兵北伐,有力一統天下,可是無力后續治理。”
眾大臣雖然不知她想怎么治理,但也覺得這有道理,王甫又問“那么娘娘是贊成擴大變法嗎”
書穎道“朕贊成,但是朕心中的擴大不在寬度,而在深度。朕考慮到金融上的事還是要在金融上解決。”
王甫雖然是個超越時代的金融家和經濟學家了,卻仍然一頭霧水“什么是金融上的事要在金融上解決”
書穎道“諸君以為一顆良種要怎么樣才能長成大樹”
眾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需要土壤。”
“需要澆水。”
“要施肥。”
“要鋤草。”
“要陽光。”
書穎點頭“不錯,甚至這些條件都缺一不可。新法就是這種良種,朝廷需要變法求存,只代表環境只符合了一樣條件,比如一點水,可土壤、陽光、肥料、鋤草這些一樣都沒有。
其表現為舊黨激烈反對,執行時一方面私人錢莊熱情不高的情況,另一方面官府因為不直接承擔青苗貸而怠政。”
諸臣撫著胡須,暗自點頭,王甫又追問如何讓這種子有土壤、陽光、肥料、鋤草人,這也是所有人的疑問。
書穎道“本朝民間雖有擅自鑄幣的不法分子,但官方并沒有喪失鑄幣權,朝廷攜鑄幣權、采礦權,朕也改進了冶煉金屬、制鹽技術,戶部稅收運營機制也還正常。
可以此為底氣成立國有銀行,且進行正式的系統的銀行金融立法和司法機制建設,這不關乎土地所有權矛盾。
國有銀行不是官府,也是商號,無權參與地方政務,無權號令百姓,但是員工可以得到相對豐厚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