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穎自己設計改良了天子袞冕,交由宮廷專門司制天子衣袍的繡娘制作。如今有了縫紉機,制作衣服快多了,她們也從書穎這里學會了各種衣服版型裁剪功夫。
臘月中旬,在西北呆了三年的葉書林回京述職兼過年。眼見北伐在即,他的妻妾和這兩年新生的兩個孩子也都回京來了。
葉世釗、書林進宮求見,書穎便只有李玄的陪同下接見二人。葉世釗對于女兒有兩個入幕之賓的事見怪不怪,他已經過了那個時期了。
一直只知皇甫元均的書林對從少年時就崇拜的妹子的婦德還是嘆為觀止,卻不會在道德上遣責妹子。這個相貌可以和他不相上下的全才美男子,雖然已經四十歲,但看上去只有三十歲,仍然俊美逼人。
書林問書穎是不是真的要稱帝,此事還需要慎重。
書穎嘆道“我葉書穎一生,不落于人。我為了天下犧牲了太多,付出了太多,我所有的成就與失敗,不想再托于夫與子之下。大哥,你不支持我嗎”
書林蹙眉“你一輩子干什么事,哪次我不贊成、不支持。可是稱帝不是小事,倘若稱帝,史書如何記載后世的葉氏子孫是否要被處處懷疑和打壓”
書穎道“早有派孟承志出海時,我就說過,要為我葉氏留下后路。我不相信我所有的成就與學問,對抗不了一個男尊女卑和儒家士大夫的一家之言。
我死之后,我的兒孫只怕沒有足夠的能力去統治比現在更大的疆土。我的兒孫心向著我,葉氏能在這片土地繁衍,自然也護著他們。如果他們心向趙氏,非要抹殺掉我的印記,葉氏可以退居海外富饒之地。”
葉世釗悠悠道“我已經過天命之年,看不到那個時候。”
書林也道“我年紀比妹妹大,內功和醫道也不如妹妹,肯定比妹妹早死,也看不到了。”
書林因為有兩位夫人,孩子達到九個之多,五子四女,長子已經十三歲了。葉玉堂如今在外地為布政使,他只有一位夫人張丹娘,生有二子二女。
劉浩凌雖然姓劉,除了他在葉家祭祖時不用參加之外,葉家沒有把他當外人。如果不是考慮到劉家的感受,他改姓葉都可以。他已經成親,也在地方為稅務官,現在已有一子一女。
葉浩凝和葉浩冶現在快到婚配年紀,他們的容貌雖然不及書穎、書林,但在當下的適婚男女中也找不到這樣的美人了。
既然葉家的退路在海外,葉世釗和書林就考慮到了將來葉家的兒女要與海軍里處在中下層卻有才能的人結親,方便下一代參與開拓的海外新世界。
書穎道“待我大業功成,爹就不適合在做戶部尚書了。戶部的事情太多了,現在的幾個侍郎都擔不起這么籠統的事務。我要把戶部拆分為國稅部、農業部、工商部、財政部、國資管理局。”
書林道“那不是要多了很多二品官嗎俸銀開支多出不少。”書林了解書穎,她對能做事的人出手大方,其實對財政的事非常敏感,并不是輕易許高官厚祿的人。
書穎感嘆道“隨著時代的發展,分工將越來越細化,籠統大部門的運行效率跟不上時代需求。當下冗官雖然緩解了許多,但還存在不少問題。把公務細化、職能單一簡化,把能用的人都用起來,就不算冗官了。”
葉世釗卻說“不是娘娘想用起來,他們就會干活的。”
書穎道“其實真的從寒門考上來的讀書人放到那些位置上去也未必都干得比冗官好。高門的蔭官只要能干得出60分,天下暫時出不了大亂。我不管他是靠家世關系還是養師爺幕僚,給我要的結果就好了。”
葉世釗和書林細細一想,這話倒也沒有錯。不少蔭官雖然通過不了科考,但是已經通過了兩次考核淘汰,余下的人總是會基本的識字算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