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到名的皇甫、孫兩位將領立正應道“是保證完成任務”
書穎看向文職后勤部長許少將“民間龍葉商社、云天樓的運糧貨船籌集的物資全運往河北東路,在碼頭附近建軍營、建倉庫。全力供應這條海上戰線的戰需。”
“是”
書穎又道“北朝集團精銳在燕云,后方肯定空虛,第三集團軍、獨立第25軍、第26軍和西北眾番軍從西北迂回突襲北朝上京,尋找戰機殲滅敵軍有生力量。
葉書林擔任西線總指,卓遠和衛國擔任副總指,你們精誠合作。打得進都城去就打,打不進上京就打附近別的城池,駐守等待后續兵馬會師接應。注意糧食、藥品補給問題,在關外可就地補給。”
書林等高聲道“是保證完成任務”經過這八年,西朝故地已經完全是本朝的后花園。
第三集團軍的將士多為西北人,不畏苦寒,體格粗獷。
頗超阿綽、野利護都兩部雖然兩度更將,兵卒是漢人為主,但是他們也吸收了很多自己部落和姻親的人才,當然也得到了得總參允許。
他們中就有人去過漠北,西北番軍中的牧民也有不少人識得漠北的路。到了后世的內蒙草原,這么廣闊的天地,根本無所謂防線。
書穎才道“第一集團軍、第四集團軍北上出雁門關,進入燕云西南部,六月前能否拿下云州大同、寰州、応州”
裴延慶道“第一集團軍要是拿不下,臣提頭來見”
四年前就更將了,裴延慶原來不適應軍改和將不識兵,但是過了一年他心中的不安不平也就消了。
不愧是皇甫元均帶出的兵馬、軍改最徹底、裝備最先進的第一集團軍,他帶著這支部隊,還有什么怨言呢
雖然第二、第三、第四都是同量級的精銳,但軍中將領都眼饞第一集團軍,不僅是裝備,也為“第一”這個字眼就讓人喜歡。
種司令道“臣要是拿不下,就死在哪里,皇上也見不著臣的頭了。”
書穎明白種司令仍然因為她稱帝而有意見,卻也不惱,淡淡一笑“老將軍可不要輕言一個死字,遼東還有廣闊的土地需要老將軍為我中華用力。”
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況種司令也就是隱隱有所不滿,發泄一二,他不是真想造書穎的反。所以種司令只能拱了拱手“皇上不棄,用得上臣,臣不敢不使力。”
書穎道“你們二部聯軍就由老將軍擔任總指揮。”
種司令道“寧國公是第一集團軍的司令,臣怎么能做這個總指還是寧國公做總指吧。”
裴延慶知道論起年齡和為國征戰的資歷,他禮讓種老將軍的也不丟人,便道“裴某自小就聽說過種家軍威名,引為榜樣,一直無緣并肩作戰。裴某后生晚輩,給老將軍做副職,得老將軍指點一二,也是晚輩榮幸。”
裴延慶本就出身侯門,二十三歲就攜七戰七捷之威,原是大周的駙馬爺,在新朝是女皇義兄、裴太后的侄兒,種司令出身爵位不如他,但在軍中職務同是中將。
書穎覺得種司令行軍打仗和人品還是靠譜的,況且裴延慶雖然勇武,書穎卻一直擔心他這個大炮灰大反派家族的霉運去不干凈。但想反派霉運一發揮作用,他只需一個判斷失誤就會萬劫不覆,還拖著朝廷精兵一起覆滅。
像她葉書穎和葉書林,雖然是個炮灰,是王知敏的墊腳石,卻不是男女主角要除去的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