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后人會失去皇位,但是朕的大部分后人沒有坐在皇位上。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因為中華文明的強盛而受益,百姓也會受益。
這個世界很大,不獨南北兩朝,每一個文明都在競爭,就像如果你北朝不是朕的大軍攻破的話,你們對付女真人已經力不從心一樣。
你們契丹人是匈奴、鮮卑、東胡后裔,他們是靺鞨各部后裔,并不同源,他們奪你們的江山,你們也要斷了傳承。我們華夏朝代更疊,其傳承還是很清晰的,并沒有斷。
我們身上有炎黃的血脈,都有漢唐人的血脈,讀著他們的歷史,用著一樣的語言文字,傳承源于他們的習俗和價值觀。我大夏就算亡國了,華夏民族后世人也會繼承現在大夏的一切,他們也會像我們現在緬懷炎黃一樣緬懷我們。
朕雖有野心,卻不是屠夫。你們北朝雖然亡了,但是契丹人還在,你們也可以像我們緬懷漢唐一樣緬懷你們曾經的輝煌。朕曾花錢為西朝修了一部史書,以便讓后人知道西朝羌人出現過的英雄和奸臣。朕既然答應善待契丹人,也會出錢給你們修一部史書,如實記載你們的歷史。”
耶律隆進深吸了一口氣,說“你們漢人自來重視修史,這也是傳承不斷的原因吧。”
書穎點頭“對。你恨朕也無法改變什么,朕也不希望你死。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與其死,你還是活下去吧,為你們北朝修一部史。”
耶律隆進道“你以為我會因此感激你嗎”
書穎道“我要的不是你的感激,你們契丹人的文明與歷史是一筆財富。千年之后,那不是你們的歷史,而是我們子孫共同的歷史。人生苦短,錢財名望是生前不能斷絕的事,可是死后全是空,我們能留下的只有故事。”
耶律隆進此時死志已消,他確實覺得或許下半生有件事可以做了。
中秋時,書穎在南院王府宴請在燕云的高層將領、隨駕的文官和燕云歸附的文官,共慶燕云光復。
各文臣武將紛紛祝酒,有祝女皇陛下“千秋萬載,一統天下”的,也有祝女皇陛下“青春永駐,永享仙福”,有祝女皇陛下“文治昌盛,武道長存”的。書穎也就與眾臣同喜,多喝幾杯。
便有北朝歸降的幫助治安和恢復民生有大功的一位文官盧文進說“臣早年就拜讀陛下詩詞,猶記得陛下西征時寫過一首清平樂。
詞云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王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紅當真豪情,勝過曹孟德多矣”
這盧文進原是范陽盧氏之后,真論起來,和她祖母五百年前是一家。范陽盧氏在唐朝時就族人繁盛,戰亂時各支分散,有些在北朝繁衍,南遷的又在南朝開枝散葉。
南朝北伐大軍進城之后軍紀嚴明,人心很快歸附,如盧文進這類漢官在北朝為官了也是二等公民。既然南朝是如此政策,這些漢官反而積極表現,確實給了北伐駐軍和北伐文官很多方便。
像盧文進這種人,知道葉皇的親祖母出身范陽盧氏,便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了,就算別人看他是降官,他自己卻不覺得自己是二等公民。
盧文進朗誦這詞時那神態比朗誦李杜之詩還要驚嘆,折服之態,余下文官也大多撫須享受之態。
書穎為了得天下人心和賺錢,干過些不要臉的事,這時見他們這個樣子,老臉也通紅。不過大家見了也只當她是多喝了酒或者高興,不會懷疑她不要臉的。
那盧文進又說“值此收復燕云,滅亡北朝之千古武勛之際,若是能得聞陛下新作,可是天下人的福氣。”
便有文臣一個個附和,把她的文才往天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