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穎撫了撫他的頭“熙兒長大了,好好歷練學本事,明年尋個空回洛京來看娘。”
母子暫時分別,這讓書穎想到自己也是十四歲左右離開家獨自闖蕩的,甚至在趙瑋取了劉綰綰那些年,她有一年半都沒有回過家。孩子長大了,總要放手讓他們歷練,否則媽寶男就難成大器。
書穎帶著新妃子、兒女和大軍正式班師回朝,不管朝臣怎么想,第一件要辦的事是歡迎皇帝回朝,慶賀北伐大勝而歸。甚至洛京百姓們也因此情緒高漲,載歌載舞,現在顧不得皇帝納妃的事了。
百官出城迎接,若非她建的大夏現在還沒有帝王宗廟,便要開始祭祀天子七廟了。
等到百官慶賀大勝的事之后,果然便有官員提出質疑,這時書穎懷孕了,這時就讓百姓有點尷尬,內心未必沒有把她當作是秦始皇母親一樣的人。
書穎記得日子,知道這是李玄的孩子,有人再不高興,李玄都要四十二歲了。書穎以子嗣和各不干涉家事為由反駁言官,只讓他們干實事,讓她少生兒子會危及大夏江山。
此事在民間后來也引起很多爭論,不過現在沒有武裝的百姓還不及武周時的人悍勇,沒有什么大的影響。
書穎一邊生子,一邊在娘家、外戚、良相的輔佐下忙著內政經濟的事,以基礎設施來刺激經濟。
統一規劃五年基礎設施計劃,一是要修建好幽州北的新都的宮城與皇城;二是修建從新都到北方大定府的第一條鐵路;三是繼續在新法的基礎上規劃一些利于農耕的水利建設;四就是實施無地流民的北遷耕種工作。
為了統一思想,改用財政投入而不是白征民夫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書穎在孕期第三個月到第四個月著有一書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意義作了詳細解說和演算。
書穎從歷史例子角度揭露朝廷強征民夫做基礎設施建設和宮殿、官衙建設不付錢是橫征暴斂的行為,她在位時不能這么做。這一點,她就內涵了歷史上所有的君主,拉拔高了葉氏王朝的形象。
當然,她敢這么做是有底氣的,是因為現在的經濟形勢大為好轉,她是個懂經濟的人,而古人沒有這高度。
然后她從經濟學的角度用平白樸實的白話語言來解釋,又用案例的方法來演示,再說數學方法來預算結果。
書穎要求各級官員們去買這套書進行學習,了解這種經濟手段,消除誤解,消除無知。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是有不少人為了升官和長知識積極學習的,有這部分人也暫時夠了。
書穎主持做這五年建設規劃,把除了官員奉祿、軍部需之外所有的財政收入和余糧規劃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之中。
工部擴大機構,而民間資本也嗅到了商機,開始投資詢問建設用料的規格標準,他們要用上游的產業投資。
擅長建筑的能工巧匠被各大企業以高薪或分股份的方式預先聘請,各大企業主都期待大干一場。雖然開始時有些亂象,可是經濟活動格外活躍,整個大夏呈現盛世繁榮景象。
民間雖然也不乏民工討債的事,但是企業無權白征民夫,民夫被商家召集前都說好要給工錢的,民夫找到官府基本能說得清楚是非曲直。
書穎回洛京的第二年6月,給李玄生下一個兒子,也是在這一年,大理、安南、吐蕃、回鶻都知道大夏不好惹,所以紛紛遣使訪問大夏。
訪問大夏之后,各國表示愿稱臣上貢。吐蕃在唐時很強,在這個時代其實一點也不強了。余下幾國雖自有異心,可是骨子里害怕女皇向他們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