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集團軍上下都有攀比心理,同時人人想爭上位升銜。各大集團軍上下特別怕被女皇、軍政官員和民間人士看低,輪到上陣時就特別猛,都極限開疆、積極立碑。
五年時間,各大集團軍把書穎原來“地圖開疆”的漠北東路、漠北中路、漠北西路都實實在在的開拓到了,把碑都立上面了。
其中,西北羌族番軍全程參與協助駐防。經過這么些年的經濟影響、文化殖民和平等善待政策,各部族大部分的人心擁有自豪感和歸屬感,對大夏的愛國心可比一些孤芳自賞的守舊派強十倍。
漠北各部外族人丁還不繁盛,被先進武器降維打擊后潰逃西邊,早在三年半以前,鄂嫩河畔的草場被立碑占領。
今年捷報傳來,一個國防軍主力師在番軍的協防下從鄂嫩河出發,兩個月抵達了唐朝安北都護府邊界“小海”北端。注貝加爾湖
大軍在“小海”北端立了碑,路上遇到一些不知屬于什么人的后代的小部落也盡歸附本朝。書穎知道在歷史上的蒙古族也并非單純的一個民族,而是后來成吉思汗攻打統一各部才形成的。
所以要殺是難以殺完的,也沒有必要,占領其發展要地,就能一定程度防范于未然了。現在最重要的戰略是扶持并進一步文化融合特別適合當兵的西北羌人,他們可以協助占領漠北、西域廣大地域。
原本朝廷計劃用五年時間建造北京到朔方和北京到武昌的兩條大鐵路。由于生產力的提升,他們只用了四年半就建好了。現在有三條大鐵路,讓朝廷更方便掌握著南北命脈。
就像英國火車出現后,二三十年內提升速度至60kh,不斷改進技術和設計。本朝的火車發展也一樣,到目前已經出現了80多里小時的新車。
經營五六年后,從北京乘車到臨潢府原上京只要兩天兩夜包括中途站停車、加水、加煤的時間。
兩年前朝廷財政預算還有余力,也因為統治和戰爭的需要,啟動延長關東鐵路的工程,已把北端從臨潢府修到長春州。下一步就是要從長春州擴延到漠北。
蒸汽機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煙塵很大,齒輪磨損過大,維修保養麻煩。
就有人在報紙上發表過研究報告,最后總結出雖然有這么多缺點和難點,可是沒有人能拒絕工業的效率。皇上曾說,把遠征行軍速度提升十倍,她做到了。
洪武十年時登基17年,臨朝23年,朝廷的財政收入到達了洪武五年的191倍,是趙瑋駕崩時的13倍多,是趙瑋繼位之初的30倍,是李太后當政時期的40倍。但是書穎把盈余的財富全花了,一方面進行大基建,一方把錢用于推廣新式教育。
新式中小學和女皇編輯的教材都普及到了縣級,趙瑋時代初期子民識字率是8,到趙瑋時代末期識字率為9。注這識字率參考宋朝數據。
隨著經濟發展,到了書穎當皇太后時的最后一年,孩子入學率是20,這片大地上的父母但凡家中有余錢,肯定是會送兒子入學的。經過十幾年的經濟再次發展和朝廷政策引導和財政投入,洪武十年的孩子入學率提升到了43。
其中上新式學堂男女孩子達到40,各地大部分中小學均效仿皇族中小學,小學時男女同班,中學時男女分班。
就如歷史上建國初期很多教師自己也都半桶水照樣教書一樣,全國不少識字的人被招聘為中小學教師,對于新的學問,他們自己也是一邊教、一邊學、一邊糾錯。反正在這個教學道路上雙方都能逐步提升的。